冬晚书事

倚杖立亭皋,寒威向晓豪。

雪乾山色老,风烈树声高。

残日千鸦舞,孤云一雁号。

自然成感物,不觉首重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我倚着拐杖站在水边的亭子旁,早晨的寒气显得格外强烈。
雪已干,山色显得更加苍老;风吹过,树的声音显得格外高亢。
夕阳下,乌鸦群起翩翩起舞;孤零零的云彩中,一只大雁发出哀鸣。
面对这些自然景象,我不禁有所感触,不知不觉地用手挠头。

注释

倚杖:拄着拐杖。
亭皋:水边的亭子。
寒威:寒冷的威力。
晓豪:早晨的强烈。
雪乾:雪已干。
山色老:山色显得苍老。
风烈:风吹得猛烈。
树声高:树的声音高亢。
残日:夕阳。
千鸦舞:乌鸦群舞。
孤云:孤独的云彩。
一雁号:一只大雁哀鸣。
感物:对自然景象有感触。
首重搔:用手挠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冬的傍晚景象,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自然之美。开篇“倚杖立亭皋,寒威向晓豪”两句,设置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冷的氛围。"倚杖"暗示了诗人的悠闲状态,而"寒威"则传达出冬日的严酷气候。

接着,“雪乾山色老,风烈树声高”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雪地与山色的对比,以及狂风吹过树梢时所发出的清晰声音。这不仅描绘了景象,也传达了一种萧瑟、孤寂的感觉。

“残日千鸦舞,孤云一雁号”两句,则转换了视角,从地面到天空,再现出暮色中鸟儿的飞舞以及远处大雁的叫声。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也让读者感受到冬季的动态美。

最后,“自然成感物,不觉首重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在这种环境中,即使是头发被风吹得凌乱也不自知,这种忘我之境,是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写照。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孤寂美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北园避热

缭绕度回塘,纡馀转短墙。

引筇聊散诞,入竹得清凉。

正午禽虫净,初晴果木香。

移床就高处,更欲解衣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北城楼上

满目望不极,城楼当最高。

地形连楚阔,山势入秦豪。

平外斜通骆,深中远认褒。

图经何壮观,故事有萧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北斋雨后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正肃吴公挽诗(其二)

晁董文章重,夔龙德业尊。

简编成故事,穹壤与长存。

风旐飘寒陌,霜笳咽晚原。

谁人碑有道,应不愧斯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