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肃吴公挽诗(其二)

晁董文章重,夔龙德业尊。

简编成故事,穹壤与长存。

风旐飘寒陌,霜笳咽晚原。

谁人碑有道,应不愧斯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晁董的文章深得重视,夔龙的德行和事业受人尊敬。
他们的著作如同历史故事,永载天地之间。
寒风中,他们留下的旗帜飘荡在田野,傍晚的号角声在荒原上低沉回响。
谁能有碑文记载他们的事迹,必定无愧于这样的赞誉。

注释

晁董:指晁错和董仲舒,古代著名学者。
文章:指他们的文学作品或思想理论。
重:受人重视。
夔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德行高洁。
德业:道德和事业。
尊:尊崇。
简编:书籍文献。
故事:历史事迹或典故。
穹壤:天地。
风旐:风中的旗帜,象征逝者的遗志。
寒陌:寒冷的野外道路。
霜笳:秋霜中的号角。
咽:悲凉地响起。
晚原:傍晚的平原。
碑有道:有德行的碑文。
愧:感到惭愧。
斯言:这些赞誉的话语。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文同的作品,名为《正肃吴公挽诗(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赞颂某位名臣(被尊称为“晁董”和“夔龙”的人物)的文章和德业。这些字眼通常用来形容古代的贤良之士,如晋代的董仲舒、唐代的魏征等。

诗人通过“简编成故事,穹壤与长存”表达了对这位名臣事迹的传颂和记忆,将其比作恒久不朽的天地之間。接着,“风旐飘寒陌,霜笳咽晚原”则描绘了一种肃穆、萧瑟的秋景,通过这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名臣功业和精神的崇敬之情。

最后,“谁人碑有道,应不愧斯言”表明,只要是能够传颂其德行的人,其碑文都能体现出这位名臣的高尚品格,这样的赞誉绝不会过分。诗中充满了对古代贤士崇敬的情感和文学上的美学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个人的道德情操。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正肃吴公挽诗(其一)

虎节归兵日,麟符命使年。

帝将还二府,人已哭三川。

清议谁违者,高风自凛然。

佳城空万古,一圹掩寒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永泰刘令清曦亭

木杪照初日,捲帘知晓晴。

轩窗无限思,图史有馀清。

露下濛花重,风来泛竹轻。

何须嫌五斗,持此谢渊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汉中城楼(其二)

藓径踏层斑,高林古木间。

雁随平楚远,云共太虚闲。

晚霭昏斜谷,晴阳露斗山。

将身就清旷,名路尔何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汉州王氏林亭

短彴疏篱入野扃,竹烟松露满襟清。

奔湍激险飞寒响,弱蔓穿深挂晚英。

惜去更观曾画壁,记来重注旧题名。

门前便是红尘道,谁肯同过洗俗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