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湖州赵村净妙庵主僧赋

自披五戒如来佛,十年面壁坐天目。

归来满袖唯白云,徒得声名喧世俗。

碧玉嶙峋烟雾堆,凿开混沌架突兀。

不鞭而来争献助,斩木指囷人不惜。

僧寮佛屋俱落成,撑空只欠涂金碧。

精庐不独为安身,海纳诸方禅悦食。

上人湛然一太虚,真觉端由真净得。

是心已證涅槃心,妙处岂容言语诘。

故于题扁发其机,要使人人个中觅。

学徒释侣有能然,从兹作祖而成佛。

大展坐具阐道场,胜地名山须卓锡。

法筵乃见龙象尊,天池且作鹍鹏息。

书来谓逮菊花期,莲社绅緌应毕集。

远师如肯致渊明,亦拟袖香跻丈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僧的修行生活和精神追求。开篇即以“自披五戒如来佛,十年面壁坐天目”强调了僧人的严格修持和深邃的智慧。接着,“归来满袖唯白云,徒得声名喧世俗”表明僧人虽身处红尘,但心系禅定,对世间的名闻利养毫不在意。

“碧玉嶙峋烟雾堆,凿开混沌架突兀”形象地描绘了寺庙所在的山水景色,以及僧人对精神世界的深刻体悟。而“不鞭而来争献助,斩木指囷人不惜”则展示了僧人的慈悲心和修行中的坚定与勇气。

“僧寮佛屋俱落成,撑空只欠涂金碧”描述了寺院的建筑和装饰,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紧接着,“精庐不独为安身,海纳诸方禅悦食”表达了僧人的修行之地不仅仅是身体的栖息,更是心灵的养分。

“上人湛然一太虚,真觉端由真净得”进一步强调了僧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证的成就。而“是心已證涅槃心,妙处岂容言语诘”则表明到了某种境界,语言已经无法描述其神秘与玄妙。

诗中还提到“故于题扁发其机,要使人人个中觅”,表达了僧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修行和智慧启迪他人的愿望。最后,“学徒释侣有能然,从兹作祖而成佛。大展坐具阐道场,胜地名山须卓锡”描绘了僧人的弟子们也继承了师傅的智慧和修持,而“法筵乃见龙象尊,天池且作鹍鹏息。书来谓逮菊花期,莲社绅緌应毕集”则展示了禅定的场景和僧人们对佛学的研讨。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修行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以及僧人追求心灵净化与觉悟的高尚精神。

收录诗词(405)

卫宗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僧赋竹泉诗

竹不可无水,有水必有竹。

彼美槃涧阿,碧鲜映澄绿。

漱石戛鸣球,拂云森立玉。

苟得一以清,而况二吾足。

上人要心契,毋但悦其目。

物我趣不侔,亦恐难医俗。

形式: 古风

五云诗

千岩万壑东南美,中有一山尤秀伟。

伊谁衣被以佳名,非雾非烟腾瑞气。

有人于此曾课书,出山能士为写图。

风林泉石振清响,佔毕吟诵声难模。

聚为胸中线五色,不补衣裳华衮黻。

乃作江湖漫浪游,奋藻扬葩肆吟笔。

文为人瑞要瑞时,时不与我文奚为。

何如抱书还旧隐,姑颂楚橘歌商芝。

吾衰一字不解作,平生学殖叹荒落。

为儒无用拟修玄,徒想仙人五云宅。

形式: 古风

元日雪

晓来云气忽氤氲,上瑞俄惊到眼频。

隔得一宵犹带腊,飞来万点总成春。

方传六琯葭灰动,又报千林花事新。

试向庭前披鹤氅,却嫌标致怯前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天寒留滞山中即事

逾月留穷源,不觉岁云暮。

绪景寖凄凉,重阴方固冱。

芳丛菊殚残,丹枫叶飞舞。

蒙茸丰草萎,剥落乔木古。

兹来遂幽寻,所恨乏胜侣。

释友间往还,农父相尔汝。

索句课唐吟,翻经勘佛语。

肃肃繁霜零,辉辉寒月吐。

夜气消檠灯,凛威薄衣絮。

榾柮煨炉红,轮囷拥衾素。

嘘呵冷欲冰,拳挛宿如露。

老瓦补茅柴,破釜煮栗芋。

烹鲜远莫致,撷蔬美可茹。

氓廛绝纷嚣,僧席割清苦。

颓然抚孤踪,乐哉忘万虑。

亡何归兴动,适为物怪忤。

举手谢白云,扁舟鸣去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