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元代社会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凄凉的画面:城门之外,青草覆盖着废弃的城垣;城下,杨花随风飘散,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流逝。荒冢间,不见耕种之人,只有三月的时光匆匆流逝,最终化为官府的赋税。
通过“荒垄无耕人”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农民劳作不易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在那个时代,农民不仅要面对自然的严酷考验,还要承受沉重的赋税负担,生活艰辛。而“三月输官赋”则直接揭示了农民劳作成果最终被官府剥夺的现实,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地位的低下和生存的艰难。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城内外的景象,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平等,展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