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与君同是再来僧,共拨寒灰听水声。
谈罢不知庐阜月,只疑青海寺中行。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僧人共聚庐山,探讨佛法,忘却时间,直至月上庐顶,仍沉浸于对话之中,仿佛在青海寺中漫步的情景。诗人通过“与君同是再来僧”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共拨寒灰听水声”则展现了两人在静谧环境中寻求心灵共鸣的画面。最后两句“谈罢不知庐阜月,只疑青海寺中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想象,将庐山的月色与青海寺的景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游万仞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精神交流的深刻感悟。
不详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又字墨生、汉士,汉族,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
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
圣王怀远略,使者涉湟津。
鹿塞毡裘萃,龙庭俎豆陈。
风高青海静,云锁雪山春。
归觐宸衷悦,恩敷万里臣。
阴雨无情阻客程,驱车破晓出山城。
莫愁前路无相识,无数青山带笑迎。
石峡新开武定关,东西流水南北山。
行人莫道征尘污,两袖清风自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