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华经

少壮谈周易,衰年读老庄。

在川叹逝水,秉烛胜颓阳。

至乐翻成苦,达生徒自忙。

嗒焉我丧我,意不赋沧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读南华经》由清代诗人孙肩所作,展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首联“少壮谈周易,衰年读老庄”,诗人以自己年轻时探讨《周易》,年老时研读《老子》(即《道德经》)的经历,反映了其一生对哲学思想的追求与探索。《周易》代表了儒家的智慧,《老子》则体现了道家的哲学,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诗人丰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颔联“在川叹逝水,秉烛胜颓阳”,通过“在川”(河边)的景象,诗人感叹时间如流水般流逝,无法挽留;而“秉烛”(手持蜡烛)则是夜晚的象征,寓意着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决心。

颈联“至乐翻成苦,达生徒自忙”,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诗人认为,追求至高无上的快乐往往伴随着痛苦,而理解并顺应生命的本质,看似能够带来内心的平静,实际上却可能陷入无尽的忙碌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的洞察。

尾联“嗒焉我丧我,意不赋沧浪”,“嗒焉”形容恍惚的状态,“我丧我”则意味着超越自我,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意不赋沧浪”可能是指诗人不再为外在的名利所困扰,内心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状态。整句诗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南华经》(即《庄子》),实现了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象和哲学思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以及在复杂人生境遇中寻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渴望。

收录诗词(2)

孙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病中寄怀陈子木

陶令攒眉日,远公说法时。

直教千载后,能得几人知。

蝴蝶来新梦,鹪鹩去旧枝。

投林思择木,三匝亦何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重九后三日溪默宴集得青字

短棹迟迟傍浅汀,黄花满院落疏星。

日斜槛外群峰紫,雨过山头万树青。

公子开樽倾北海,故人载酒到玄亭。

只今又过茱萸节,一带晴波动白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毛公坛

包山缘仄径,树里见仙坛。

残雪阴崖覆,孤松落照寒。

汲泉丹作井,承露石为盘。

见说毛公去,云中跨紫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秋日同郭皋旭叶星期过涵晖饮于甘山斋

开轩潇洒坐高秋,把酒应忘大火流。

乱后文章沦欲尽,樽前唱和喜相投。

名心渐尽青山迥,生计无聊落日愁。

此际论交真管鲍,风尘驱马自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