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读南华经》由清代诗人孙肩所作,展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首联“少壮谈周易,衰年读老庄”,诗人以自己年轻时探讨《周易》,年老时研读《老子》(即《道德经》)的经历,反映了其一生对哲学思想的追求与探索。《周易》代表了儒家的智慧,《老子》则体现了道家的哲学,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诗人丰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颔联“在川叹逝水,秉烛胜颓阳”,通过“在川”(河边)的景象,诗人感叹时间如流水般流逝,无法挽留;而“秉烛”(手持蜡烛)则是夜晚的象征,寓意着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决心。
颈联“至乐翻成苦,达生徒自忙”,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诗人认为,追求至高无上的快乐往往伴随着痛苦,而理解并顺应生命的本质,看似能够带来内心的平静,实际上却可能陷入无尽的忙碌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的洞察。
尾联“嗒焉我丧我,意不赋沧浪”,“嗒焉”形容恍惚的状态,“我丧我”则意味着超越自我,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意不赋沧浪”可能是指诗人不再为外在的名利所困扰,内心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状态。整句诗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南华经》(即《庄子》),实现了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象和哲学思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以及在复杂人生境遇中寻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