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邑侯见廷张君入觐二首(其一)

首春握绶出明光,立见英声满岱阳。

膏雨千家歌麦秀,和风百里散花香。

御屏久已书名字,左省还应最奏章。

多少朝元天上客,惊传年少是龚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新任地方官在春天初至时,从京城出发,前往朝廷述职的情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这位官员的英名远播,以及他所到之处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句“首春握绶出明光”,点明了时间与事件的背景——春天之初,官员手持印绶,从皇宫中走出,踏上了前往朝廷的道路。“明光”二字,既指皇宫的光辉,也暗喻官员的显赫身份。

接着,“立见英声满岱阳”一句,赞美了这位官员的名声之广,不仅在京城,连远在东方的岱山之阳都能感受到他的英名。这不仅是对官员个人才能的肯定,也是对其品德和政绩的赞誉。

“膏雨千家歌麦秀,和风百里散花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官员施政带来的良好效果。膏雨滋润着大地,使得千家万户欢歌庆祝丰收;和风轻拂过百里之地,花香四溢,象征着官员的仁政惠及四方,百姓生活因此而更加美好。

“御屏久已书名字,左省还应最奏章”则进一步强调了官员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贡献。御屏上长久记载着他的名字,意味着他在皇帝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左省(古代官署名)中,他的奏章最为突出,表明了他的政绩卓著,得到了高层的认可。

最后,“多少朝元天上客,惊传年少是龚黄”两句,将这位官员比作古代著名的政治家龚遂和黄霸,表达了对他年轻有为、政绩斐然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暗示了朝廷对他的重视和期待,认为他能够像龚黄一样,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官员的风采、政绩以及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赞扬和期许。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送邑侯见廷张君入觐二首(其二)

千骑牙旌拥道周,齐城仙令古元侯。

春前凫影翔霄汉,日下鸳班拱御楼。

玉扆望悬天左个,黄金擎拜殿东头。

传宣倘问羊裘隐,白发沧浪一叶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宁阳徐令君入觐

鲁道讴歌拥画筵,东侯奉璧远朝天。

仙凫影集追班地,神雀祥徵奏最年。

别日雪销梁父社,归时花发汶阳川。

承恩莫拜黄金赐,请为馀民折税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纪赐四十首(其三)丙子八月扈从圣驾幸学赐御膳银叶等物

临雍缛典跨前王,翠辇趋陪侍总章。

已听诸生参问难,更随三老沐荣光。

八珍乍见分神鼎,七宝惊看出尚方。

国祚知同文运远,皇猷应共圣恩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纪赐四十首(其七)丁丑八月奏进世庙实录赐白金文绮锡宴南宫

十载编摩帝典成,神功四纪勒升平。

瑶书此日陈丹陛,石室从今秘赤城。

赐服总分新绮绣,陪班犹见旧公卿。

汉家枉续周南史,欲藉藏山作世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