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春寒吟七首(其七)

知旧惊嗟踵丧亡,劣容此老据藜床。

六旬有五犹穷健,百拙无双但醉狂。

莳菜连畦终岁饱,种梅匝屋满家香。

不须苦怨春寒恶,榾柮炉边味最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老朋友惊讶叹息接踵而来的死亡,我这衰弱之躯只能倚杖在藜木床上。
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依然贫穷健康,但我百无一技,只有借酒浇愁。
整年在菜园劳作,只为填饱肚子,种满梅花的房子四周,香气四溢。
不必抱怨春天寒冷,围着烧木柴的火炉,那份滋味才是最长久的。

注释

知旧:老朋友。
踵丧亡:接踵而来的死亡。
藜床:藜木制成的简陋床铺。
犹穷健:仍然贫穷但身体健壮。
醉狂:借酒浇愁,疯狂饮酒。
莳菜:种植蔬菜。
匝屋:环绕房子。
榾柮:烧木柴。
味最长:滋味最深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春天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知旧惊嗟踵丧亡,劣容此老据藜床"表达了老人对于年华易逝、时光不再的感慨与无奈。"六旬有五犹穷健,百拙无双但醉狂"则展示了老人虽然身体已不如从前,但仍保持着一份精神上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下几句"莳菜连畦终岁饱,种梅匝屋满家香"描绘了一幅田园诗意图景:老人通过耕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仅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而且还从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梅花在这里不仅是自然之美,更象征着高洁坚贞。

最后两句"不须苦怨春寒恶,榾柮炉边味最长"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即便是在严寒的春日,也无需怨天尤人,因为在生活的小确幸中,如同坐在炉边品尝榾柮那般,可以感受到生命最真实、最持久的美好。

这首诗通过对老年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六十五春寒吟七首(其六)

性癖耽吟本不工,平生竟复坐诗穷。

状头浪说三千字,举手行为七十翁。

夜永自怜灯是伴,春寒最苦酒难中。

王侯蝼蚁终同尽,便出阳神也落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六十五春寒吟七首(其五)

清晓林禽百种鸣,春寒渐暖变新声。

向阳死草青先茁,解冻枯池绿再生。

太子四门何足怪,麻姑三海自堪惊。

回头最念儿童辈,不识灯宵旧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六十五春寒吟七首(其三)

老眼閒中子细看,天公作剧故多端。

雪占岁稔何曾稔,雨作春寒断是寒。

酒尽闷多欢笑少,花开折易长成难。

暮年不喜金仙说,到此心才悟六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六十五春寒吟七首(其二)

当是平生取数多,穷途无力战群魔。

二千石滥知州事,三十年羞进士科。

人老决难重少壮,春寒毕竟渐晴和。

筹来算往终无益,且傍残梅作醉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