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悯公谏草亭落成纪事

长安市上多词豪,书墙书壁喧啾嘈。

巉巉片石勒谏疏,孤亭兀立星辰高。

公生有胆死有节,两疏万言言沥血。

彼苍特为忠荩留,纷纷尾续徒饶舌。

张君劲铁笔一枝,惜不镌公临死诗。

腥云漉漉壁上喷,丹心万古振聋疲。

古来神物难磨泐,印识平原琴信国。

鬼神呵护此贞珉,百世流传勤拂拭。

我欲拓亭地盈尺,以铁铸贼跽亭侧。

贼身朽尽疏不灭,人来戟手犹詈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沈炳垣的《杨忠悯公谏草亭落成纪事》描绘了长安市上才子辈出,其中一位名叫杨忠悯的忠臣,以其直言敢谏的形象深入人心。诗中提到他在市井间书墙上刻下谏疏,犹如星辰般孤高峻峭,反映出他刚正不阿的品格。他的忠诚和直言,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也未曾减退,他的谏言如万言书,充满热血。

诗中惋惜未能将杨公临终时的诗文镌刻,但壁上的字迹历经风雨,依然振奋人心,象征着忠贞的精神难以磨灭。诗人设想拓建亭子,将杨公的谏草与铁制跪像并置,以警示后人不忘历史,对奸贼义愤填膺。杨公的谏疏虽经岁月,却永不磨灭,人们前来瞻仰,仍能痛斥恶贼。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和强烈的对比,赞扬了杨忠悯公的高尚情操和历史地位,表达了对忠良的敬仰和对邪恶的鞭挞,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教育意义。

收录诗词(1)

沈炳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行晚望

江花江草日萋萋,楚客情伤望欲迷。

朔吹浪高荆渚北,乡心日落洞庭西。

山荒独木哀猿叫,天暗平芜去鸟低。

湘浦荪荃无限思,不堪丛竹鹧鸪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送陈颂南给谏还晋江

道光中年数御史,高要之苏临桂朱。

复有陈侯起闽峤,矫若三凤翔天衢。

陈侯骨鲠绝代无,手拔鲸牙援虎须。

四夷仿佛想风采,键户著书犹老儒。

猛虎居山长藜藿,神鹰侧翅奔群狙。

豫章云雷拔地起,衮衣日月须人扶。

如何默默不得意,飘然竟鼓沧洲枻。

桑乾之水东北流,枯桑翻风白日愁。

河水十丈冻始合,劝君曷不须臾留。

留君掉头不肯住,刺桐城边海云暮。

东志聊为公理论,归田便拟张衡赋。

回首平生朋好违,长安市上晨星稀。

苏子还山卧不起,君又拂衣寻钓矶。

故人独有朱云在,酒炉饯别金鱼解。

我有珊瑚作钓钩,赠君钓鳌向东海。

形式: 古风

丹山寺

危崖瞰龙宫,倒射千丈碧。

青冥阶不远,飞阁跨石隙。

沧江回其波,沅水流向北。

群飞起沙鸟,风举帆叶白。

陂陀云间峰,明灭见楚色。

山头朱甍出,城郭带历历。

虚空延冥搜,千里入咫尺。

侧身下危梯,举首割峭壁。玄云垂霮,寒水太古黑。

森然阴风来,气喷土囊直。

地无峨峨冰,朱夏凛凄恻。

路幽闻见阻,扃鐍鬼神宅。金泥赤玉简,龙篆森?鬲。

奇秘何代文,储藏自古昔。

恨无巨灵掌,尽读崇山册。

手把三秀芝,惆怅缅灵迹。

形式: 古风

渡沅水至寒冈遇雨宿山塘驿

渡舟沅水西,夷旷意稍适。

乔林带清波,路引修绠直。

中田稻孙长,秀色映阡陌。

山石如丹砂,返照正东射。

前峰忽不见,漠漠天一色。

云从山外来,飞雨势甚逆。

松篁引幽佩,商籁动林隙。

晚投孤馆中,云散山已夕,东西田水鸣,细草悲促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