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遐视轻神宝,传归属圣猷。
尧功终有待,文德本无忧。
坐受朝汾水,行看告岱丘。
那知鼎成后,龙驭弗淹留。
这是一首颂扬古代圣君的诗篇,语言庄重而富有韵味。开头两句“遐视轻神宝,传归属圣猷”表达了对远古圣明之主的景仰与敬畏之情,其中“遐视”指的是遥想过去,“轻神宝”则象征着帝王的至高无上,而“传归属圣猷”则是说这种尊贵的地位和权力都是由圣君所决定。
接着的两句“尧功终有待,文德本无忧”进一步赞美了古代圣君尧、舜的伟大功绩和德行。尧、舜被后世誉为理想中的贤君,他们的功绩是永恒不变的,而他们的德行则是无忧无虑的,体现了对这些圣明之主的崇高敬意。
“坐受朝汾水,行看告岱丘”两句描绘了一幅帝王巡视天下的画面。帝王在安静中接受早晨的清泉洗礼,在行动中察看山丘的情形,这些动作都象征着帝王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治理。
最后,“那知鼎成后,龙驭弗淹留”则是说人们难以预知圣君大业完成之后,将会乘坐神龙前往何处,不再停留。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圣君超凡脱俗的期待,也反映出古代帝王与天地之间联系密切的观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圣君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化治世之主的向往和赞美。
不详
又字化光。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监抚垂三纪,声徽洽万方。
礼因驰道著,明自垦田彰。
积渐承鸿业,从容守太康。
更留园寝诏,恭听有馀芳。
早秋同轨至,晨旆露华滋。
挽度千夫咽,笳凝六马迟。
剑悲长闭日,衣望出游时。
风起西陵树,凄凉满孝思。
羸卧承新命,优容获所安。
遣儿迎贺客,无力拂尘冠。
偃仰晴轩暖,支离晓镜寒。
那堪报恩去,感激对衰兰。
浸润成宫蛊,苍黄弄父兵。
人情疑始变,天性感还生。
宇县犹能洽,闺门讵不平。
空令千载后,悽怆望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