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茅屋垂萝野烟,青山独树凉蝉。
白首岂能忘世,桐江未胜滋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野画面。"茅屋垂萝野烟"写出了茅草屋被藤蔓轻轻覆盖,周围缭绕着淡淡的山间雾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居氛围。"青山独树凉蝉"进一步描绘了青山之巅仅有一棵树,树上蝉鸣声声,增添了清凉之意,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静谧。
"白首岂能忘世"表达了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无法完全割舍对人世的牵挂,流露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桐江未胜滋泉"则借桐江(浙江富春江的别称)和滋泉(指清澈甘美的泉水)来寄托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超脱尘世的理想生活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世事的留恋,又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恭作为明代文人,其诗作往往蕴含哲理,此诗也不例外。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白鸥门外孤艇,黄叶山中一瓢。
惆怅青云旧侣,相思不到渔樵。
绝顶閒云翠微,孤琴野杖荆扉。
惆怅同声别远,青山叙日行归。
秋影半枝金薤,上池凉露何多。
谁把玉箫吹断,湘江一夜寒波。
绿树村边茆舍,暮云江上渔舟。
白发青山归去,玉堂金马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