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表兄少石刘翁八十

苕溪渔隐旧称仙,一卧菰芦近百年。

门径不通车马路,行踪只在水云天。

鱼梁日落频呼酒,柳岸风轻每放船。

试数同时钟鼎客,几人能结海鸥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寿宴上的表兄刘翁,以八旬之龄,仍保持着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苕溪渔隐”这一意象,巧妙地将寿宴主人与古代隐士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氛围。

首联“苕溪渔隐旧称仙,一卧菰芦近百年”,开篇即以“渔隐”为喻,赞美刘翁如同古代隐居的高士一般,远离尘嚣,隐居于苕溪边的菰芦之中,仿佛已经度过了近百年的时光。这里不仅展现了刘翁长寿的形象,更蕴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颔联“门径不通车马路,行踪只在水云天”,进一步描绘了刘翁生活的环境与方式。他居住的地方没有车马喧嚣,只有水天一色的宁静与自由。这不仅是对刘翁生活环境的描述,也是对其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简单、自然、自由。

颈联“鱼梁日落频呼酒,柳岸风轻每放船”,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刘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日落时分,他与友人饮酒畅谈;微风轻拂的柳岸边,他则悠然自得地放舟湖上。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刘翁闲适自在、乐享人生的形象。

尾联“试数同时钟鼎客,几人能结海鸥缘”,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刘翁独特生活态度的敬佩与羡慕。与同时代的富贵之人相比,能够像海鸥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实属难得。这不仅是对刘翁个人品质的赞扬,也暗含了对现代人追求物质生活而忽视精神世界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翁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表达手法上,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王仁之明经北游过谒

常羡名家玉树林,空山何幸辱招寻。

青箱尚记乌衣事,綵笔能飞白雪音。

珠出梁园应照乘,车过单父试听琴。

索居愧倒中郎屣,世旧相逢意自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唐君平文学北上谒予黄石山楼赋赠

十年几赋谷城秋,五月还登百尺楼。

过雨林光浑似染,拍天岳色莽难收。

一丘自遂逃名计,三策谁怀济世忧。

片石峰头君试访,书生何术事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寿太宰二山杨老先生奉诏存问二首(其一)

休从绛县数流年,甲子今来已近千。

进退雍容明主记,精神矍铄远夷传。

中朝四世称元老,上界三都證大仙。

闻道玄纁驰诏使,莫教惊动海鸥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寿太宰二山杨老先生奉诏存问二首(其二)

归来时事转嚣然,宪老犹闻忆旧贤。

几杖重看中谒赐,牢尊特自尚方传。

期当潞国还朝日,数过磻溪遇猎年。

尺一临门应有问,酬恩何策且回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