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营山法幢院

天晴白云高,乔木荫初暑。

久客倦红尘,爱此崖寺古。

时危僧饭少,日晏无钟鼓。

下马憩幽轩,光风转林莽。

新竹雨来香,馀花夏方吐。

避地适三巴,精蓝暂延伫。

回忆鹿门游,淫淫涕如雨。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空晴朗白云高悬,大树下的阴凉刚刚驱散初夏的暑气。
长久在外厌倦了尘世喧嚣,我特别喜欢这古老的山崖寺庙。
时局动荡,僧人食物稀少,日头偏西也听不到钟鼓声。
我下马在幽静的轩廊小憩,清风在树林间轻轻吹过。
新竹经雨后散发出清香,夏日余花正盛开。
为了躲避战乱,我来到三巴之地,暂且停留在这精美的蓝色佛寺。
回想起在鹿门山的游历,心中涌起深深的感伤,泪水如雨般滑落。

注释

天晴:晴朗的天气。
白云:白色的云朵。
乔木:高大的树木。
荫初暑:带来初夏的阴凉。
久客:长期在外。
红尘:尘世,指世俗生活。
崖寺:山崖上的寺庙。
古:古老。
时危:时局危险。
僧饭少:僧人食物匮乏。
日晏:太阳偏西。
钟鼓:寺庙的钟鼓声。
憩:休息。
幽轩:幽静的轩廊。
光风:清风。
林莽:树林。
新竹雨来香:新竹经雨后散发香气。
馀花:剩余的花朵。
夏方吐:夏季正盛开。
避地:逃避战乱。
三巴:古代地区名,泛指蜀地。
精蓝:精致的蓝色佛寺。
延伫:停留。
鹿门游:鹿门山的游览。
淫淫涕如雨:泪水不断流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炎热夏日中寻找清凉避暑之地的场景。开篇“天晴白云高,乔木荫初暑”写出了夏季的天气和树木提供的阴凉,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久客倦红尘,爱此崖寺古”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长期在外旅行的人,对这座古老的山中寺院产生了深厚的喜爱之情。

“时危僧饭少,日晏无钟鼓”则透露出寺中的僧侣生活简朴,时间观念淡薄,没有钟鼓来划分日夜,只是随着太阳的移动来安排一天的生活。诗人在下文中写到“下马憩幽轩,光风转林莽”进一步描绘了他抵达寺院后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自然界中的清新气息。

“新竹雨来香,馀花夏方吐”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新竹在雨后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而馀花则在夏季渐渐开放,这些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避地适三巴,精蓝暂延伫”表明诗人选择了这个地方作为避暑的理想之地。在这里,他可以静下心来,暂时远离尘世的喧嚣。

最后,“回忆鹿门游,淫淫涕如雨”则是对过去某次旅行经历的回忆。诗人可能在那次旅行中也寻找到了类似的宁静与美丽,现在他又一次沉浸在这样的记忆之中,那种感觉就像连绵不断的小雨一样,给心灵带来深深的滋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尘世中的孤独与寻找内心平静的过程。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题景温筠居

昔游安康道,野竹晓森森。

疏篱隐茅茨,置屋何幽深。

卜邻嗟未办,长梦秋风林。

如何嘉公子,得此萧寺阴。

作轩面苍根,坐卧当幽寻。

夜雨老苔色,微风助哀音。

轩前置绿蚁,轩后陈素琴。

我料之子意,必无朝市心。

宜邀能赋客,为拟效古吟。

折简索我诗,高咏惭南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橘林

后皇毓珍木,翠盖如停云。

徕服兹南土,素艳方氛氲。

眷言在深固,非用儗封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赠元方叔

吾叔超世士,笔力回狂澜。

作诗到合处,未谢春草篇。

罢官守环堵,冷屋风萧然。

操尚非矫世,静退真所安。

慷慨引浊醪,俛默窥尘编。

冥搜得新语,自喜欲忘年。

常言毕婚嫁,归老汉水边。

此意有真趣,勿为儿辈言。

形式: 古风

赠别

艾杼灭浇殪,方召平夷蛮。

夏书纪少康,小雅咏周宣。

茂烈盖当代,休声垂亿年。

君臣今望之,犹若神人然。

皇天昔降乱,国步多艰辛。

海宇政摇荡,封疆托大臣。

召旻歌卒章,三复徒怆神。

寇攘有厚赏,山林多贱贫。

小夫矜宠秩,持以傲寒士。

达人每大观,讵肯屈其志。

从人畏损名,不从斯逆耳。

肮脏每不容,委随多徇死。

孔明佐玄德,君臣称鱼水。

田祖辅本初,愎谏昧良图。

蜀成鼎足势,卧龙名益都。

袁丧官渡师,二臣随见屠。

女萝依青松,蔹蔓相绵延。

岁暮饶雪霜,枝干犹萦缠。

蔓草生毁垣,逢时亦芊芊。

积雨毁垣坠,苕颖亦以乾。

婉婉我良友,才具宜佐时。

果敢无与前,议论有馀资。

功名可立致,要当慎其为。

吴橘北化橙,良玉贵不缁。

行矣保令图,怀哉丝路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