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春二十首(其八)

何处生春早,春生冰岸中。

尚怜扶腊雪,渐觉受东风。

织女云桥断,波神玉貌融。

便成呜咽去,流恨与莲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哪里的春天来得早呢?它在冰封的河岸边悄然生发。
那里的雪还怜惜着即将消逝的冬日,却渐渐感受到了东风的暖意。
天上的织女与牛郎相会的云桥似乎已断,水面之神的美貌在春光中渐渐柔和。
这一切都化作了潺潺流水,带着呜咽之声远去,将遗憾融入了莲花丛中。

注释

何处:哪里。
春早:春天来得早。
春生:春天开始生长。
冰岸:冰冻的河岸。
尚怜:仍然怜惜。
扶腊雪:指冬季末尾的雪,即将消融的雪。
渐觉:逐渐感觉到。
东风:春风。
织女:中国神话中银河边纺织的仙女,常指牵牛星(牛郎)的妻子。
云桥:传说中织女与牛郎相会的鹊桥。
断:中断,这里指无法相会。
波神:水神,此指水面之神或河神。
玉貌融:美丽的容貌在春光中显得更加柔和。
便成:就变成了。
呜咽去:像哭泣一般流去,形容水流声。
流恨:流动的遗憾,比喻情感的传递。
莲丛:莲花丛,此处象征着美丽而略带哀愁的景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展现了春天的到来。"何处生春早,春生冰岸中"两句,既写出了春意初生的微妙之感,又描绘出春天在严寒中悄然萌动的生机。

接着的"尚怜扶腊雪,渐觉受东风"表达了诗人对残留的冬雪仍存有情,而春风的到来却让这份寒冷逐渐消融。这里的“怜”字流露出了诗人对于即将逝去之物的不舍和怜悯之情。

"织女云桥断,波神玉貌融"则是借用了中国古代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形象地表达了春天冰雪消融、水流解冻的情景。织女云桥断,象征着冬日严寒的束缚已被打破,而“波神玉貌融”则是对春水初融时美妙而又动人的描写。

最后两句"便成呜咽去,流恨与莲丛",通过水流声响和荷花丛中渗透出的哀伤之情,诗人表达了对逝去冬日的留恋,以及对新生春天美好景致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细腻情感,更展现了早春时节的独特魅力。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生春二十首(其九)

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芽新才绽日,茸短未含风。

绿误眉心重,黄惊蜡泪融。

碧条殊未合,愁绪已先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生春二十首(其十)

何处生春早,春生梅援中。

蕊排难犯雪,香乞拟来风。

陇迥羌声怨,江遥客思融。

年年最相恼,缘未有诸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生春二十首(其十一)

何处生春早,春生鸟思中。

鹊巢移旧岁,䳒羽旋高风。

鸿雁惊沙暖,鸳鸯爱水融。

最怜双翡翠,飞入小梅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生春二十首(其十二)

何处生春早,春生池榭中。

镂琼冰陷日,文縠水回风。

柳爱和身动,梅愁合树融。

草芽犹未出,挑得小萱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