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旴江吴守以言归二首(其二)

斩新政令别规模,迎刃恢恢解有馀。

去就虽轻心自若,佞贤乍变事何如。

籴为民患祈从免,社植根深恶始除。

似此欲为尚何限,归欤千里竞攀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新的政令被切断,原有的格局被打破,一切迎刃而解,绰绰有余。
尽管进退选择看似轻松,但内心如何变化,面对佞臣贤良交替,结果会怎样呢?
百姓的粮食之忧,希望能免除,对邪恶势力的根深蒂固的厌恶,现在开始消除。
像这样想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归乡之路千里迢迢,人们竞相登车前往。

注释

政令:新的政策命令。
规模:原有的格局。
恢恢:宽绰、充足。
去就:进退、离去和留下。
心自若:内心平静如常。
佞贤:奸佞之人与贤良之士。
乍变:突然变化。
籴:买入粮食(籴米)。
社植:社会根基,比喻邪恶势力。
恶始除:开始铲除。
尚何限:还有什么限制。
归欤:归乡。
竞攀车:争先恐后地乘车。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包恢所作,名为《送旴江吴守以言归二首(其二)》。下面我将对这首诗进行鉴赏:

首先,从“斩新政令别规模,迎刃恢恢解有馀”两句来看,诗人表达了对新政的疑虑和担忧。这里的“斩新政令”,可能是指当时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而“别规模”则暗示这些政策并非完善,需要调整。“迎刃恢恢解有馀”一句,通过刀刃切割绳索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对新政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接着,“去就虽轻心自若,佞贤乍变事何如”两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尽管“去就”(即离开或前往)的决定看似轻松,但内心却充满了对未来变化的担忧和不确定性。

第三,“籴为民患祈从免,社植根深恶始除”两句,诗人提出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希望能避免或减少这些痛苦。这里的“籴”代表了粮食,常与民生息息相关,“社”则是古代宗族聚会之地,也象征着社会和文化的根基。

最后,“似此欲为尚何限,归欤千里竞攀车”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变化无常的忧虑,以及对远方故土的渴望。这里“竞攀车”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急切之情,想要迅速返回家乡。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新政的反思、个人的心态变化以及对民生和社会根基的关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92)

包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道夫。刑部尚书。以廉吏,政绩显著著称,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

  • 字:宏父
  • 号:宏斋
  • 籍贯: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82-1268

相关古诗词

送旴江吴守以言归二首(其一)

圆机珠活走盘中,已试权奇妙变通。

武库精严锋莫敌,智囊沉密计难穷。

先声已早闻风采,后实如新见事功。

计日未多功不少,复刚方长转春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挽吴准斋

朝市逃名利,清明照日边。

隆冬霜里柏,盛夏火中莲。

纯行浑无玷,嘉言剩有传。

归全复何憾,吾党独呼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挽陈和仲二首(其二)

川流近海学易至,源出慈湖派独清。

进佩龙泉秋水洌,退怀骊颔夜珠明。

介真不以三公易,枉自无容一尺轻。

年未半生纡远道,哀哉何限不平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挽陈和仲二首(其一)

至宝幢边宝器钟,含光承影状难穷。

明明山立千峰表,湛湛鄞清万派中。

鍊不回容精匪石,灼无变泽气如虹。

谁疑湖海豪犹在,安得楼高更卧龙。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