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和仲二首(其一)

至宝幢边宝器钟,含光承影状难穷。

明明山立千峰表,湛湛鄞清万派中。

鍊不回容精匪石,灼无变泽气如虹。

谁疑湖海豪犹在,安得楼高更卧龙。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珍贵的佛塔边挂着宝器钟,光芒与阴影交织难以穷尽。
山峰如明镜矗立于众峰之上,鄞水清澈见底,流淌在众多支流之中。
经过锻炼,它的包容力如同非石之坚,即使燃烧,光泽也不会改变,像彩虹般绚丽。
谁能怀疑湖海般的豪情仍在?怎能让更高的楼阁中再卧一条如龙的英雄呢?

注释

幢:佛塔。
影:阴影。
明明:清晰可见。
鄞:古代地名,这里指清澈的水。
鍊:炼制。
回容:包容。
匪石:非比寻常的坚硬。
灼:燃烧。
泽:光泽。
虹:彩虹。
湖海豪:豪情壮志。
卧龙:比喻杰出人物。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高远的志向。开篇“至宝幢边宝器钟,含光承影状难穷”两句,以宝钟比喻山之坚固与美好,既有形象的描绘,又蕴含着对永恒不变的追求。

接着,“明明山立千峰表,湛湛鄞清万派中”两句,通过“明明”和“湛湛”的叠字,传递出山川流水连绵不断的壮观景象。山与水在这里被描绘得既独立又相互依存,形成了一幅动静皆宜的画面。

诗人的笔触随后转向“鍊不回容精匪石,灼无变泽气如虹”两句,这里的“鍊”字暗示了山水间微妙的光影变化,而“灼无变泽气如虹”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那永恒而又不断变化着的美好景致的赞叹。

最后,“谁疑湖海豪犹在,安得楼高更卧龙”两句,以湖海比喻胸襟广阔,再以“卧龙”象征伟大和潜力,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歌,也可能隐含诗人对个人抱负与志向的寄托。

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山水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其对生命和宇宙的理解。

收录诗词(92)

包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道夫。刑部尚书。以廉吏,政绩显著著称,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

  • 字:宏父
  • 号:宏斋
  • 籍贯: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82-1268

相关古诗词

寄题武夷橘林小隐

武夷山下出清泉,观象宜知果行缘。

小隐藏修人似玉,大书题品笔如椽。

峰高屹立天成柱,溪静光浮月满船。

个是我心真境界,元非六六彼中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温州双峰寺

两水旁流合,双峰对立分。

未窥龙鼻面,且过雁山门。

玉练泉流石,天低露湿云。

经过随分好,犹未副前闻。

形式: 五言律诗

雁荡灵岩

展旗天柱立,宝印伏狮雄。

瀑喷千珠碎,窗开四牖空。

争奇排怪石,独秀出孤峰。

龙鼻泉流出,如何造物工。

形式: 五言律诗

马上口占感梅感事二首(其二)

巡历郡邑间,人若未厌弃。

夹道争向观,疑我形孰似。

得之道听馀,咸谓物吐气。

老奸与宿赃,神夺而心悸。

预知犯难逃,已多速奔避。

先尝受其赇,今皆偿之既。

非慑使者来,安得自知畏。

予默揆诸心,斯言未深契。

一切气不美,先儒说有味。

彝伦若尽去,太半为鬼魅。

禽兽争食人,殆盈野盈市。

迹其所作为,殆恶过异类。

不洁食不饱,甚焉官与吏。

惨酷以济之,甚若豺虎噬。

岂直如得情,哀矜至流涕。

刑法用当穷,根本惕若厉。

岂谓犹有民,能喜使者至。

或鞠躬焚香,或远送旗帜。

望来漳民情,愿留泉民意。

此犹硕果然,不食生可觊。

惟知有罪者,患不速去离。

何啻千百辈,施行才一二。

自叹水一杯,孰救炎火炽。

伤心复伤心,竟夕不能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