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领得沩山笑里刀,方知不枉到明招。
元来树倒藤枯后,了得三年五载烧。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行巩所作的《颂古十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沩山和尚的智慧比喻为“笑里刀”,暗示佛法深奥,需要通过理解和体验才能领悟。诗人通过“方知不枉到明招”表达了对佛法追求的执着和终于有所收获的喜悦。接下来的“元来树倒藤枯后”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如同树木倒下、藤蔓枯萎。最后,“了得三年五载烧”则寓意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和磨砺,最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实现内心的净化和觉悟。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禅意,体现了禅宗强调的顿悟与渐修并重的理念。
不详
高烧榾柮暖通身,快活难禁一屋春。
不是谢郎来合火,谁知门外有寒人。
山静课花蜂股重,林空含箨笋肌明。
倚阑不觉成痴兀,又得黄鹂唤一声。
错错,戏海狞龙,冲霄辽鹤。
老慈明,无著莫,笑里重重露拴索。
佛手一展日月昏,大江从此风涛恶。
百尺竿头五两垂,穷沙绝漠任风吹。
可怜无限沧浪客,犹把南针定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