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宿漕溪边,云深失归径。
山空白露下,林迥玄风定。
火轮明东海,魄渊薄西岭。
举手问两崖,此中是何景。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出漕溪即事》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漕溪边的所见所感。首句“夜宿漕溪边”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夜晚的寂静使得诗人迷失了归途,引出接下来的自然景象。“云深失归径”寓言了人生的迷茫与探索。
“山空白露下”描绘了一幅秋夜山景,白露点缀在山间,显得空灵而清凉。而“林迥玄风定”则写出了林间的静谧,玄风(清风)停歇,万物宁静。“火轮明东海”以一轮明月比喻为照亮海面的火轮,形象生动,展现出广阔的海景。“魄渊薄西岭”中的“魄”指月亮,暗喻月光洒在西岭,形成深邃的阴影,对比鲜明。
最后两句“举手问两崖,此中是何景”,诗人以直接的疑问,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惊叹和对未知的好奇,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问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内心的沉思。
不详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今夕乃何夕,复与子同携。
舟楫更相将,灯烛仍交辉。
念彼旧游地,一落多路岐。
欲恸杨朱泣,泪下不可挥。
举首望黄云,太山久已颓。
哲人不可作,与子其从谁。
哲人久已逝,山水有遗光。
履地益怀人,况此埋玉乡。
登山勿采松,采之恐枝伤。
临水勿汲源,汲之流不长。
夫君有嘉惠,赠我云锦裳。
中绣自然字,服之永不忘。
忍着君遗物,为人作新妆。
酹酒矢心曲,敬进南丰香。
凤凰去不返,万仞空高冈。
升冈望孤凤,何时复来翔。
感此笼中鸟,眷彼旷世祥。
黄唐代已远,五色徒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