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仁寿寺后山

九日携朋出,花宫背郭开。

藉兰坐香岫,扪棘临高台。

雁渺川云断,林孤甸色回。

悲秋亦楚客,作赋岂吾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廷陈在明朝九月九日重阳节时,与朋友一同登临仁寿寺后山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

首句“九日携朋出”,点明了时间与活动,诗人与友人在重阳佳节一同出游,透露出节日的欢乐气氛。接着“花宫背郭开”一句,以“花宫”形容寺庙,形象地展现了寺庙周围鲜花盛开、生机勃勃的景象,与“背郭”相对,暗示了寺庙远离尘嚣,隐于自然之中。

“藉兰坐香岫,扪棘临高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登山的过程。诗人坐在散发着兰花香气的山峰上,手触攀爬的荆棘,既体现了登山的艰辛,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亲近与欣赏。通过“香岫”与“棘临”的对比,营造了一种既清新又略带挑战的氛围。

“雁渺川云断,林孤甸色回”则转向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大雁远去,云雾缭绕,川流不息,林木稀疏,甸色回转,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辽阔而静谧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最后,“悲秋亦楚客,作赋岂吾才”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天的感慨。作为“楚客”,诗人或许想起了古代楚国的文人墨客,他们在秋天常常抒发忧郁之情。然而,面对如此美景,诗人自谦地认为自己并非擅长作赋之人,难以完全表达出眼前的景色之美。这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谦逊,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登高赏景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个人情感的反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638)

王廷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坐郑子宅弹琴分韵得琴字

言访少谷子,呼童携素琴。

为发丝桐趣,俱谐山水心。

径转松篁密,堂虚风月侵。

再弹吾不惜,此地有知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八厓子

吾子嗟行役,他乡感别离。

一辞西掖路,三复北山诗。

日下花骢出,天边旅雁悲。

亦知复不远,明岁及瓜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寄颜许州

吾友二三辈,无如回也贤。

惭非清庙曲,得藉朱丝弦。

岂乏双鱼至,宁悭尺素传。

离群今已久,望子数予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龙廷重为荥府长史(其一)

荥国今宗国,君材实楚材。

周家亲鲁卫,梁苑重邹枚。

杖屦丘园接,琴书殿阁开。

天边倦飞鸟,霜雪早归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