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秋华.九日同张黄美诸子登高

叶落长安,缀秋光半在,琳宫高处。

骋目振衣,萧瑟画楼烟树。

沧浪双鬓京华客,无奈满城风雨。

凭飞槛河山千叠,消磨今古。红蓼摇汀浦。

与广陵游子,同牵愁绪。岭海回头,一梦重阳屡度。

可怜江阁黄花,憔悴向、戈船火鼓。延伫。

仔细把茱萸拈取。

形式: 词牌: 惜秋华

鉴赏

这首明代末期的词作《惜秋华·九日同张黄美诸子登高》由梁清标所作,表达了词人在长安秋日登高时的感慨和情怀。开篇"叶落长安,缀秋光半在,琳宫高处"描绘了长安城内落叶纷飞,秋色半掩于华丽宫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寥而壮丽的气氛。

"骋目振衣,萧瑟画楼烟树"进一步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场景,画楼在烟雨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凄凉之感。接下来的"沧浪双鬓京华客,无奈满城风雨",词人自比为京城的旅人,感叹岁月流逝,风雨如晦,人生无常。

"凭飞槛河山千叠,消磨今古"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倚靠栏杆远眺,山河重重,时间的流转令人唏嘘。"红蓼摇汀浦"引入了秋天的典型意象——红蓼,与广陵游子一同触发了离愁别绪。

"岭海回头,一梦重阳屡度"暗示词人曾有过离开长安的漂泊经历,重阳节的多次回忆更显孤独与怀旧。"可怜江阁黄花,憔悴向、戈船火鼓"描绘了战乱中的菊花,象征着词人的哀愁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词人"延伫"驻足,"仔细把茱萸拈取",以茱萸这一传统登高习俗,寄托对亲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同时也寓含了对时光易逝、人事如梦的深深感慨。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词人独特的秋日登高之情怀。

收录诗词(407)

梁清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玉簟凉.七夕,次陈其年韵

末丽飞香。怅孤影长宵,浑似他乡。

生离何足怨,幸犹有津梁。

银杏曾否问渡,天边事、传说如狂。

萤火细,傍云屏罗扇,总助悲凉。年老。

安仁鬓换,子野情多,历乱尽耐思量。

丝丝蕉叶雨,又闻洒疏窗。

夜深谁共私语,无人处、斜月空廊。

还记取,画阁中、烛照残妆。

形式: 词牌: 玉簟凉

八节长欢.生子,家宴时,孙婿初婚

捲幔传觞。看新秋色,云影天光。

月镂歌扇小,风袅篆烟长。

频闻西塞捷书奏,正白头、弧矢初张。

又看吹箫跨凤,彩翼成双。筵前蜡炬分行。

羌管咽、新声唱出伊凉。爽气满罗衣。

金凿落、休教负却欢场。重斟酌,共领略、酒酽花香。

汤饼会、呼巾拭面,今宵验取何郎。

形式: 词牌: 八节长欢

潇湘逢故人慢.寄蛟门,时方校订余使粤诗

绿烟如雾,早花坞飘红,柳堤拖絮。芳草生汀浦。

正人立斜阳,雁回沙屿。

昼自雷塘,喜剖得、故人鱼素。

战声里、词客箫闲,收拾岭南新句。

水添波,春又暮,忆缥缈、江楼归帆悬处。

极目邗沟路。奈往事隔年,停云频赋。

风雪旗亭,可更有、双鬟重遇。

想剪烛、樽酒论文,惆怅芜城春树。

形式: 词牌: 潇湘逢故人慢

五綵结同心.元夕婚期,用赵彦端韵

云开瑶阙,月满星桥,人如碧汉浮槎。

燕市东风软,香尘里、调笑夜气偏佳。

喜看春色来邻国,朝来报、鹊噪檐牙。

灯光映、亭亭绿萼,养成画阁仙葩。

遥知绣帘深处,正流苏婉转,低傍窗纱。

六代歌弦,五陵游骑、妆点一片妍华。

九枝青玉欢相照,辚辚听、车碾平沙。

好趁此、团圞时节,领取上苑莺花。

形式: 词牌: 五綵结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