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观别

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

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

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澹无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鬓成丝。更须辞。

只恨芙蓉,秋露洗胭脂。

为问世间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翻译

在哪个旗亭有人吟唱渭城的离别诗?杯中酒已满溢。两颗心相互思念。
千百年来,垂柳都被折断了枝条。
曾经翠绿的青山,如今为何变得清淡而无生机。
情感无法触及木头般的心肠,双鬓已斑白如丝,更需告别。
只可惜芙蓉花,秋露洗去了它娇艳的红颜。
试问这世间的离别之泪,何时才能停止流淌呢?

注释

旗亭:古代路边供人休息的亭子,常有歌妓表演。
渭城诗: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
盈卮:满杯。
垂杨:垂柳。
折残枝:形容柳树因离别或凋零而折断。
缘底事:为什么事情。
澹无姿:形容青山失去了往日的鲜艳色彩。
木肠儿:比喻无情的人,这里指对情感无动于衷的人。
鬓成丝:形容头发斑白。
芙蓉:荷花。
秋露:秋天的露水。
离别泪:因离别而流的眼泪。
滴休时:停止哭泣的时候。

鉴赏

这首词以“旗亭谁唱渭城诗”起笔,描绘了一幅离别场景,仿佛在酒楼中有人在吟唱着王维的《渭城曲》,营造出浓厚的离别氛围。接着,“酒盈卮,两相思”表达了离别之际的深深情感,两人对酌,心中满是对彼此的思念。

“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借景抒情,古老的垂杨似乎也在为他们的离别而哀伤,枝头折断,象征着离别的痛苦。接下来,“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澹无姿”描绘了青山依旧,但因离别而显得淡然无色,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感。

“情缘不到木肠儿”一句,木肠儿形容人无情,暗示对方难以体会自己的深情。词人感叹自己已两鬓斑白,时光匆匆,“更须辞”,意味着他必须面对即将的分别。最后,“只恨芙蓉,秋露洗胭脂”以芙蓉花凋零比喻女子的容颜因离别而憔悴,秋露更是增添了离别的冷寂。

全词以“为问世间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作结,词人质问这无尽的离别之泪何时才能停止,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重逢的期盼。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金末元初词人元好问独特的离别之情。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城子.效花间体咏海棠

蜀禽啼血染冰蕤。趁花期。占芳菲。

翠袖盈盈,凝笑弄晴晖。

比尽世间谁似得,飞燕瘦,玉环肥。

一番风雨未应稀。怨春迟。怕春归。

恨不高张,红锦百重围。

多载酒来连夜看,嫌化作,彩云飞。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城子.绣香奁曲

吐尖绒缕湿胭脂。淡红滋。艳金丝。

画出春风,人面小桃枝。

看做香奁元未尽,挥一首,断肠诗。

仙家说有瑞云枝。瑞云枝。似琼儿。

向道相思,无路莫相思。

枉绣合欢花样子,何日是,合欢时。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城子.寄德新丈

春风花柳日相催。淅江梅。腊前开。

开遍山桃,恰到野酴醾。

商岭东来三百里,红作阵,绿成堆。

半山亭下钓鱼台。拂层崖。坐苍苔。

林影湖光,佳处两三杯。

寄语玉溪王老子,因个甚,不同来。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城子.梦德新丈因及钦叔旧游

河山亭上酒如川。玉堂仙。重留连。

犹恨春风,桃李负芳年。

长记莺啼花落处,歌扇后,舞衫前。

旧游风月梦相牵。路三千。去无缘。

灭没飞鸿,一线入秋烟。

白发故人今健否,西北望,一潸然。

形式: 词牌: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