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二)用东坡赤壁韵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

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

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

堪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

世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故人何在,长歌应伴残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即使得到显赫的地位,问一问,这世间究竟是什么?
昔日繁华的城市如今万里愁绪,只有风月依旧,人事已非。
药笼中的功名,酒垆旁的生活,可惜白头如雪。
高歌一曲,座中豪杰尽显风采。
令人感叹,黄菊凋零,唯有孤傲的梅花竞相开放。
醉中擦拭着眼向西望去,只见孤鸿时隐时现。
世事如浮云般变幻无常,徒然使我怒发冲冠。
老朋友在哪里?恐怕只有那残月陪伴着长歌。

注释

轩冕:显赫的地位。
今古人间:古今人间世事。
重城:昔日繁华的城市。
风月:自然景色,引申为美好的时光。
药笼功名:指追求功名如同药物装在药笼中。
酒垆身世:借酒浇愁的生活方式。
蒙头雪:形容白发如雪。
浩歌:高声歌唱。
黄菊凋零:秋天菊花凋谢。
孤标:孤傲的品格。
梅花争发:梅花在寒冬中绽放。
孤鸿:孤独的大雁。
冲冠发:因愤怒或激动而头发竖起。
故人:老朋友。
残月:即将消逝的月亮。

鉴赏

这首词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韵脚,表达了作者辛弃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怀念。开篇以"倘来轩冕"起,暗示官场得失并非永恒,引出对古今人事的深沉思考。接着,他感叹旧日繁华已逝,眼前只有风月如故,而人事变迁如同壁垒般坚固。

"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和对生活的洒脱态度,即使白发苍苍,也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浩歌一曲",展现出他的豪放情怀,自认是座中人物中的杰出者。

下片转向自然景色,借黄菊凋零与梅花争发,寓言自己的境遇和坚韧品格。"醉里重揩西望眼",流露出对远方故土和友人的深深思念,而"孤鸿明灭"则象征着孤独和漂泊。词人感叹世事如浮云,徒然使他激动愤慨,却无法改变现实。

最后,词人以"故人何在,长歌应伴残月"作结,表达了对旧友的深深怀念,以及在孤独中只能与月影相伴的寂寥之情。整体来看,此词情感深沉,语言豪放,体现了辛弃疾一贯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五)梅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二)三友同饮,借赤壁韵

论心论相,便择术满眼,纷纷何物。

踏碎铁鞋三百緉,不在危峰绝壁。

龙友相逢,洼樽缓举,议论敲冰雪。

何妨人道,圣时同见三杰。

自是不日同舟,平戎破虏,岂由言轻发。

任使穷通相鼓弄,恐是真□难灭。

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

冰□皎皎,照人不下霜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三)用前韵和丹桂

道人元是,道家风、来作烟霞中物。

翠幰裁犀遮不定,红透玲珑油壁。

借得春工,惹将秋露,薰做江梅雪。

我评花谱,便应推此为杰。

憔悴何处芳枝,十郎手种,看明年花发。

坐对虚空香色界,不怕西风起灭。

别驾风流,多情更要,簪满姮娥发。

等闲折尽,玉斧重倩修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一)双陆和坐客韵

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

缩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

变化须臾,鸥飞石镜,鹊抵星桥□。

捣残秋练,玉砧犹想纤指。

堪笑千古争心,等闲一胜,拼了光阴费。

老子忘机浑谩与,鸿鹄飞来天际。

武媚宫中,韦娘局上,休把兴亡记。

布衣百万,看君一笑沈醉。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