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四始转芳洲。三微启孟陬。献椒花、颂出妆楼。

聚饮屠苏谁最少,添一岁、更风流。阊阖在螭头。

衣冠拜冕旒。赐醁醽、白兽樽浮。

朝罢金莲花炬散,曾记入、火城游。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鉴赏

这首《唐多令》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其内容描绘了古代春节时的习俗与氛围,充满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气息。

首句“四始转芳洲”以“四始”指代四季之始,象征着一年的轮回,而“芳洲”则暗示着春天的到来,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接下来的“三微启孟陬”则进一步点明了时间的转换,孟陬即农历正月,是新年伊始之时,三微可能指的是三元、三会等岁时概念,强调了新年的重要性和庆祝活动的开始。

“献椒花、颂出妆楼”描绘了人们在新年期间的庆祝场景,椒花是一种传统装饰品,象征着吉祥和长寿,妆楼则是女子梳妆打扮的地方,这里通过椒花的献祭和妆楼的颂歌,展现了女性在新年中的角色和庆祝活动的热闹景象。

“聚饮屠苏谁最少,添一岁、更风流”描述了人们围坐一起饮酒庆祝新年的场景,屠苏酒是古代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饮品,据说可以驱邪避疫。诗句中“谁最少”可能是对饮酒量的戏谑,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在新年中增添一岁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阊阖在螭头。衣冠拜冕旒”则描绘了皇宫中庆祝新年的场景,阊阖是宫门的名称,螭头可能是指门上的装饰物。衣冠拜冕旒则形象地表现了官员们向皇帝行礼的情景,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和新年的庄重气氛。

“赐醁醽、白兽樽浮”描述了皇帝赐予臣民美酒的场景,醁醽是一种珍贵的酒,白兽樽则是盛酒的器具,这一细节体现了皇家的慷慨与恩赐。

“朝罢金莲花炬散,曾记入、火城游”则描绘了新年庆典结束后的情景,金莲花炬可能是指点燃的灯笼或火炬,它们在夜晚照亮了街道,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火城游可能指的是人们在夜晚游走于灯火通明的城市中,享受节日的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唐多令》生动地展现了清代春节时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氛围,从家庭到宫廷,从城市到乡村,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372)

陆求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诉衷情近

入春七日,便觉韶光轻转。

梅花飘雪帘栊,柳色弄晴庭院。

多少竹房松坞,野店山桥,早听仓庚啭。闺情倩。

彩剪桃花人面。屏风金箔,帖遍教谁见。登楼盼。

知伊思发,花前隔断,关河乡县。写尽鹅溪绢。

形式: 词牌: 诉衷情近

金缕曲

洗出新春月。正竹架松棚,逼近上元佳节。

巷陌笙歌香暗度,望见高楼残雪。

启绣户、藏灯重叠。

提出锦箱银烛换,碧玲珑、齐挂雕梁铁。

斗柄转,众星列。玉堂绮宴琉璃澈。

乍举头、瑶天朗净,低通藻棁。

漏箭不催金吾醉,侍女频添鸡舌。

且一任、兰膏明灭。

未过传柑三五夜,尽灯花、开个同心结。

初试起、水晶热。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霜天晓角

新正月半。皓影连云汉。

偏闹六街灯火,好月无人看。喧阗箫鼓乱。

旦旦如何旦。归坐小山梅下,香茗几人清玩。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押[翰]韵

传言玉女

巷陌如云,尽是冶游儿女。斜阳初下,看烟含苍屿。

银蟾皎洁,第一团圞时序。漫寻良友,且斟芳醑。

满院梅花,竹兼松、对蜡炬。岁寒三友,胜广寒仙侣。

家童报道,门外烧灯如许。冁然点首,擎杯无语。

形式: 词牌: 传言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