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金缕曲》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其意境深远,描绘了一幅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
首句“洗出新春月”,以“洗”字生动地描绘了新月的清新与明亮,仿佛是春日的洗礼,预示着新的开始。接着,“正竹架松棚,逼近上元佳节”,点明了时间背景,竹架松棚的布置,为即将到来的元宵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巷陌笙歌香暗度,望见高楼残雪”,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美丽。远处的笙歌声与香气飘散在空气中,高楼上的残雪则增添了几分静谧与雅致。
“启绣户、藏灯重叠。提出锦箱银烛换,碧玲珑、齐挂雕梁铁”,这一段详细描绘了室内装饰的华丽与精致,绣户开启,藏灯重叠,锦箱中的银烛替换,碧色的灯笼挂在雕梁之上,营造出一种华贵而神秘的氛围。
“斗柄转,众星列。玉堂绮宴琉璃澈”,斗转星移,宴会的场景如同玉堂般高雅,琉璃的光亮清澈透明,映照出宴会的辉煌与庄重。
“乍举头、瑶天朗净,低通藻棁”,抬头望去,瑶天朗净,光线透过藻棁(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装饰构件),展现出一种空灵与纯净之美。
“漏箭不催金吾醉,侍女频添鸡舌”,时间缓缓流逝,宴会中的宾客沉浸在欢乐之中,侍女频繁地添加香料,为宴会增添了一抹温馨与浪漫。
“且一任、兰膏明灭”,兰膏的光芒时明时灭,为宴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的色彩。
“未过传柑三五夜,尽灯花、开个同心结”,在传柑的游戏中,灯花绽放,象征着美好的愿望与祝福,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和谐。
“初试起、水晶热”,宴会结束,人们带着满足与喜悦的心情离开,留下的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期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美丽,以及人们在节日中欢聚一堂的温馨与和谐,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