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潜斋王枢相(其三)

总角思先友,同宗丽泽传。

典刑诸老尽,文献旧家全。

交道从公晚,知音去我先。

渊源谁与溯,愁绝伯牙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挽潜斋王枢相(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旧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文化传承和个人理想的深沉思考。

“总角思先友,同宗丽泽传。” 这两句表明诗人心系前辈英雄,感慨于家风的美好传统。其中,“总角”指的是古代士人束发用的带子,这里比喻着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思念;“同宗”则强调了与先友共同的家族或精神纽带;“丽泽传”则是家风、学术或事业的美好传承。

“典刑诸老尽,文献旧家全。”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其中,“典刑”指的是古代典籍中的礼仪法律,诸老可能指的是掌握这些知识的长者;“文献旧家全”则强调了对于家族或氏族传承下来的文献资料的完整保存。

“交道从公晚,知音去我先。” 这两句诗反映出诗人对友情和志同道合之人的珍视。其中,“交道”指的是交流思想和道德修养;“从公晚”则表明这些高尚的交流发生在较晚的时期;“知音去我先”则是说那些能够理解自己心声的人已经先一步离去了。

“渊源谁与溯,愁绝伯牙弦。” 这两句诗抒发了对历史和文化根源的探求,以及对于音乐艺术高峰的追忆。其中,“渊源”指的是深远的来源或根源;“谁与溯”则是询问与谁一起追溯这些渊源;“愁绝伯牙弦”则是说到了伯牙这样的古代高明琴师,其卓越的艺术已经让人感慨不已。

整首诗通过对旧日友情、家风传承和个人理想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波动。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挽潜斋王枢相(其四)

精舍北之北,幽宫南复南。

两山生死寄,千古姓名谙。

地势蟠空壮,溪声战晚酣。

青乌发天秘,万壑拱遗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效希夷和陈北溪韵(其二)

甚矣天地闭,独放一花鲜。

未论色之洁,未论香之妍。

只于冰雪中,谁占生意先。

万物心自服,敢问何能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宿仙山浸碧轩二首(其二)

浸碧去崖谷,琅然话夙缘。

水云藏定力,霜雪护华巅。

渐喜虚形槁,祗求实行全。

曾随痴钝失,当已得心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宿仙山浸碧轩二首(其一)

冒黑投精刹,呼灯读旧诗。

平分禅榻稳,共听雨声驰。

鱼鼓催行色,溪山挽故知。

人生萍聚散,后会复何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