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丞兄闻丁卯十一月三日朝报(其二)

傥来得丧本无关,或为鸿毛加太山。

纵昔尹鼯宁有损,及今投裔枉为奸。

公私界分分明甚,狂圣途程念虑间。

初学粗知真富贵,从今克复愿睎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如果得到失去原本都不重要,有的只是像鸿毛一样轻,有的却重如泰山。
即使从前的尹鼯(古代传说中的鼠类,这里可能指小人)也不会因此受损,但如今为了私利出卖他人就是邪恶的行为。
公私界限划分得很清楚,理智与疯狂的道路上,都在思考和权衡之中。
刚开始学习时,我粗浅地理解了真正的富贵,从现在起,我希望能恢复正道,追求高尚的品德。

注释

傥来:偶然得到。
鸿毛:比喻极轻的事物。
太山:比喻极重的事物。
尹鼯:比喻小人。
宁有损:不会受到损害。
枉为奸:无辜地做坏事。
公私界分:公共和个人的界限。
狂圣:疯狂与圣明。
念虑:思考和考虑。
初学:刚开始学习。
粗知:粗浅了解。
真富贵:真正的富贵。
克复:恢复。
睎颜:仰望高尚的品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题目虽缺失,但从内容上看,它探讨了人生得失的哲学观点。首句"傥来得丧本无关"表达了一种超脱的态度,认为得到和失去原本都不应过于执着。接着,诗人以"或为鸿毛加太山"比喻极轻与极重的对比,暗示世事无常,个人荣辱不足以改变大局。

"纵昔尹鼯宁有损"中的"尹鼯"可能指的是历史人物或寓言中的角色,诗人说即使他们有过错,也难以对现在造成实质影响。然而,"及今投裔枉为奸"又指出在现实情境中,有些人可能会利用机会行不义之事,这体现了道德与权谋的冲突。

"公私界分分明甚"强调公正与私利之间的界限要分明,而"狂圣途程念虑间"则暗示了理智与情感在判断过程中的作用。诗人通过这些思考,表达了对道德修养和个人品性的重视。

最后两句"初学粗知真富贵,从今克复愿睎颜",表明诗人认识到真正的富贵在于内心的平静与道德的完善,他希望从此以后能追求高尚的品德,以达到内心的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个人品行修养的追求。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江州司马安君挽诗

当年风雨脊令原,共挈凶颅奏凯旋。

弄破峨眉山月影,慵移湓浦荻花船。

浮云都似梦中觉,妙句犹于身后传。

肠断美人湘水隔,凭鸿寄泪识新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约任千载大卿同王万里杨仲博汎湖任赋二诗和其韵(其一)

满目亲朋似故乡,梦邪非梦梦何长。

春风坐上白云屦,玉鉴光中明月珰。

酒到湖山嫌逊避,话逢气类省称量。

谢家内集如斯否,一味诗书无别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约任千载大卿同王万里杨仲博汎湖任赋二诗和其韵(其二)

翠舫青帘白玉舟,风轻日淡相兹游。

芙蓉覆地锦衾烂,杨柳雕空印篆缪。

月上酒痕浑未觉,山撩诗思浩难酬。

颇怜此会何时又,相伴江湖归去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自长宁阡过灵泉兄墓爇黄经从隈支以归

晨策犯层巅,危如峭壁缘。

溪明人在地,路绝马行天。

松倚露云立,稻依霜雨眠。

不知岁年晚,抚事亦悠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