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五十四)

法身报身化身,咄哉魍魉妖精。

三眼国中逢著,笑杀无位真人。

形式: 偈颂

翻译

法身、报身和化身,哎呀,那些邪恶的小妖精。
在三眼国中遇见它们,真让无位的高人笑掉大牙。

注释

法身:佛教术语,指修行者的最高境界,代表佛的本质或智慧。
报身:佛教中指佛陀以慈悲显现的形态,帮助众生修行。
化身:佛教中指佛陀为了度化众生而变化的各种形象。
魍魉:古代神话中的鬼怪,这里形容邪恶的小妖精。
无位真人:道教用语,指没有世俗地位但具有极高修为的高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一首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中的重要概念。"法身"、"报身"和"化身"是佛教中对佛的三种不同显现方式的称谓,"法身"代表佛的本质,"报身"是佛的应化之身,"化身"则是佛为了度化众生所变化的形象。"咄哉魍魉妖精"则以强烈的语气斥责那些迷惑人心的幻象或邪魔,暗示了佛教对于世间虚妄的认识。

"三眼国中逢著"暗指在修行者的智慧观照下,洞察了世俗的幻相,如同在三眼(佛眼、慧眼、法眼)的世界中遇见了这些幻化的存在。"笑杀无位真人"则表达了对那些执迷不悟、不知自性的人的悲悯与嘲笑,同时也寓含着解脱和觉悟的意味,即通过智慧的笑,超越了这些无明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直接的语言,传达了佛教关于空性和觉悟的教义,体现了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三十一)

正月十四十五,双径椎锣打鼓。

要识祖意西来,看取村歌社舞。

形式: 偈颂 押[麌]韵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二十八)

今朝九月初五,天色半晴半雨。

衲僧鼻孔眼睛,切忌和泥合土。

惺惺直是惺惺,灵利不妨灵利。

等闲问著十人,五双不知落处。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二十六)

超然居士设粥,供养一堂龙象。

吃了挂起钵盂,好个西来榜样。

形式: 偈颂

自题诗集

新集刍荛六百篇,冥搜疑到不还天。

多惭未得骚人旨,虚役身心五十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