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学士胡公秋日同陪驾重游太液池(其五)

辇路通瑶岛,天河跨玉津。

凉风生细浪,疏雨浥香尘。

碧草穿沙短,红菱出水新。

宸游多乐事,侍从忝词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皇家游赏太液池的场景,充满了皇家气派与自然美景的和谐交融。首联“辇路通瑶岛,天河跨玉津”以夸张的手法,将皇家出行的路径比作通往仙境的瑶岛之路,而跨越的天河则象征着玉津的壮丽,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皇家气度。

颔联“凉风生细浪,疏雨浥香尘”描绘了一幅清新的画面,凉爽的微风吹动着水面,激起细小的波纹,而稀疏的雨水则轻轻润湿了地面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颈联“碧草穿沙短,红菱出水新”进一步展现了太液池的自然风光,碧绿的草地从沙地中穿出,显得生机勃勃;而新鲜的红菱则从水中探出头来,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既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也体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样。

尾联“宸游多乐事,侍从忝词人”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皇家游赏活动的感慨,认为皇帝的出游充满了欢乐之事,而作为随行的文臣,能参与其中,虽是荣幸之至,但也深感自己的渺小与词人的责任重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太液池的美丽景色,还巧妙地融入了皇家的威严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明代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文人士大夫的谦逊情怀。

收录诗词(745)

金幼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追和学士胡公秋日同陪驾重游太液池(其六)

驰道平如掌,金舆向日移。

画桥低树影,粉槛压花枝。

展席鸥相近,回鞭鹤未知。

故人诗句好,尽得写清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追和学士胡公秋日同陪驾重游太液池(其七)

高阁青霄外,平台落照间。

未须论弱水,即此是仙山。

禁树祥乌集,琼林白鹤还。

经行多异趣,景物自幽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追和学士胡公秋日同陪驾重游太液池(其八)

内苑消残暑,满池开藕花。

凉烟生薜荔,落日映蒹葭。

凤盖随丹辇,鸾笙载玉车。

西山浑咫尺,紫气接飞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追和学士胡公秋日同陪驾重游太液池(其九)

綵仗临花屿,仙舆隔画阑。

敲冰分学士,供膳促中官。

屡得陪清赏,重来喜遍观。

微生遭盛际,霈泽海同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