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子规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

山僧后夜初出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翻译

栖霞山中的杜鹃鸟,嘴角滴着血却啼叫不停。
山中的僧人深夜打坐完毕刚出门,听到这声音又像是没听见,直到天边破晓的山月照亮了山头。

注释

栖霞山中:栖霞山:地名,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以红叶和佛教文化著名。
子规鸟:杜鹃:一种鸟类,因其叫声凄厉,常被用来象征哀愁或思乡之情。
口边血出:血出:形容杜鹃鸟啼叫时声音沙哑,可能暗示其悲痛至极。
啼不了:啼叫不停:形容杜鹃鸟持续不断地发出哀鸣声。
山僧:山僧:指在山中修行的僧人。
后夜初出定:后夜:深夜。出定:佛教术语,指僧人打坐结束后的活动。
闻似不闻:闻似不闻:既有所听又似未听,形容山僧内心平静,对外界声音有所感知但并未深陷其中。
山月晓:山月晓:拂晓时分的山间月光,象征黎明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之声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栖霞山中子规鸟"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但又略显荒凉的山林之中。子规,即杜鹃,是一种在夜晚会发出啼叫声的小鸟。这里的“口边血出啼不了”则展示了一种生死搏斗的情景,可能隐喻着诗人内心的痛苦或是对某些事物无力回天的悲哀。

接着,“山僧后夜初出定”一句,画面转向了一个深居简出的山中僧侣。"闻似不闻山月晓"则表明僧侣对于外界的声音已经淡然若素,对于自然之声如山中的月光,也不过是轻轻地听到,却又像是没有真正听见。这不仅描绘了僧侣超脱尘世的心境,同时也映射出诗人自己对于世俗喧嚣的漠视。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环境之间微妙的联系。同时,它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生灵以及生命脆弱性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听山鹧鸪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

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筱]韵

庐山瀑布歌送李顾

飘白霓,挂丹梯。

应从织女机边落,不遣浔阳湖向西。

火雷劈山珠喷日,五老峰前九江溢。

九江悠悠万古情,古人行尽今人行。

老人也欲上山去,上个深山无姓名。

形式: 古风

弃妇词

古人虽弃妇,弃妇有归处。

今日妾辞君,辞君欲何去。

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

忆昔未嫁君,闻君甚周旋。

及与同结发,值君适幽燕。

孤魂托飞鸟,两眼如流泉。

流泉咽不燥,万里关山道。

及至见君归,君归妾已老。

物情弃衰歇,新宠方妍好。

拭泪出故房,伤心剧秋草。

妾以憔悴捐,羞将旧物远。

馀生欲有寄,谁肯相留连。

空床对虚牖,不觉尘埃厚。

寒水芙蓉花,秋风堕杨柳。

记得初嫁君,小姑始扶床。

今日君弃妾,小姑如妾长。

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

形式: 古风

拟古三首(其一)

龙剑昔藏影,送雄留其雌。

人生阻欢会,神物亦别离。

碧树感秋落,佳人无还期。

夜琴为君咽,浮云为君滋。

爱而伤不见,星汉徒参差。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