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故书二首(其一)

轴犹插高架,檠已弃低墙。

可惜亡三箧,安能读一箱。

自惭伯仁退,不及阿宜长。

但忆初强记,谁知晚健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书架依然竖立,檠台已被遗忘在矮墙边。
可惜丢失了三大箱书籍,怎能再打开一箱阅读。
我自感羞愧,如同伯仁退缩,不如阿宜年长时的坚持。
只能回忆起当初的记忆力强,却不知晚年记忆力衰退。

注释

轴:书架。
犹:仍然。
插:竖立。
高架:高大的书架。
檠:灯架或读书用的支架。
已:已经。
弃:抛弃。
低墙:矮墙。
亡:丢失。
三箧:三大箱书。
安能:怎能。
一箱:一箱书。
惭:感到惭愧。
伯仁:比喻有才华的人。
退:退缩。
阿宜:可能是人名,也可能指代有毅力的人。
长:长久坚持。
忆:回忆。
初:当初。
强记:记忆力强。
晚:晚年。
健忘:记忆力衰退。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理故书二首(其一)》。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颇具深意。

"轴犹插高架,檠已弃低墙。" 这两句描绘出一种书籍被废置的情况,轴是古代竹简或木简的承接部分,而檠则是收纳文书的器物。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现了书籍由原来的尊贵与重视到现在的冷落弃置。

"可惜亡三箧,安能读一箱。" 这里“三箧”指的是大量的书籍,而“一箱”则是极少量的书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失去大部分藏书的遗憾和难过,同时也强调了即便剩下很少的书籍,读起来也是不易的事情。

"自惭伯仁退,不及阿宜长。" 这两句是诗人自嘲,对比古代圣贤之人,如孔子的弟子伯仁、阿宜等,他们的学问和德行都相当高尚,而自己则远远不如,表达了一种自卑和对先贤的敬仰。

"但忆初强记,谁知晚健忘。" 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年轻时记忆力强,能够牢记很多知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下降,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这也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个人能力衰退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书籍的废弃和个人的学问之不足,更透露出时代变迁、个人境遇变化以及对于知识与记忆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盖竹庙

借榻丛祠日已曛,瓣香频此谒灵君。

傥来梦事休重卜,向去诗材进几分。

明主不消人谏猎,故山空使客移文。

寄书报与荆妻说,十袭荷衣莫要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盗发蔡端明墓一首和竹溪韵

忠惠松楸过者钦,谁知藏伏祸机深。

英魂久向兹埋玉,佛面今为汝削金。

下马三号空抆泪,磔蟆万段亦甘心。

迩来野外无全冢,谩使闲人愤满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第三龙湫

绝顶谒龙公,森寒石作宫。

路盘青壁上,瀑泻白云中。

僧说闻雷出,人疑与海通。

几时阴晦夜,来此看拿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绳技

公卿黠似双环女,权位危于百尺竿。

身在半天贪进步,脚离实地骇傍观。

愈悲登华高难下,载却寻橦险不安。

谁与贵人铭座右,等闲记取退朝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