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宫人入道二首(其二)

自乞天恩下玉墀,宫中女伴镇相思。

羞题红叶传尘世,愿守丹炉事本师。

垂手只携禳斗诀,点唇初习步虚词。

此生无复昭阳梦,犹为君王夜祝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宫女在经历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寂寞之后,选择遁入道门,寻求心灵的解脱与超脱。诗中的“自乞天恩下玉墀”一句,形象地展现了宫女请求皇帝恩准她出家的情景,玉墀象征着皇宫的庄严与神圣。接下来的“宫中女伴镇相思”,则表达了她在宫中与同伴们共同度过的时光,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深深怀念。

“羞题红叶传尘世,愿守丹炉事本师”两句,揭示了宫女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红叶传情是古代文人墨客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但宫女却因身份的特殊性而感到羞愧,无法将这份情感传递到外界。她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即“愿守丹炉事本师”,意味着她愿意在道观中修行,以求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垂手只携禳斗诀,点唇初习步虚词”描绘了宫女在道观中修行的日常情景。她学习道术,通过仪式和咒语来祈福或驱邪,同时也学习了道家特有的礼仪和语言。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她对道家文化的深入探索,也体现了她对新生活态度的坚定。

最后,“此生无复昭阳梦,犹为君王夜祝釐”两句,表达了宫女对过往宫廷生活的回忆与告别。昭阳殿是古代皇宫中重要的宫殿之一,这里曾是她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她已经做出了选择,不再回到过去,而是为君王祈祷,以新的身份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转变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宫女从宫廷到道观的人生转变,以及她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54)

汪琬(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魏子存之成都同西樵周量贻上

凤城垂柳为君攀,西去高轩指散关。

望帝愁魂春树外,卧龙故垒夕阳间。

天悬鸟道连三峡,地入蚕丛控百蛮。

到日不妨频吊古,讼庭草长簿书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李退翁侍郎读水经注忆洞庭之作

曾持使节远扬舲,落木层波共杳冥。

泽畔有人哀郢客,云中何处降湘灵?

雨过斑竹千丛绿,潮落芳兰两岸青。

回首旧游今阻绝,不堪寂寞对遗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阻风

独卧孤篷底,长途此夜穷。

殷勤解留客,惟有石尤风。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姑苏杨柳枝词二首(其一)

腊尽寒威尚未销,浅黄轻碧影迢迢。

费他烟雨知何限,只替东风染柳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