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子昼奉议归睢阳用熊倅韵

纷华眩人剧朱碧,子独好书如好色。

王孙被服甚寒生,射策君门先破的。

荣州书窟三万卷,锦囊付此庞眉客。

南游句吴北大魏,亦复徒劳问刀笔。

不唯唇齿腐经史,正自云山锁胸臆。

老来息交思简事,为子忘劬废晨昔。

春风满帆送归舸,回首清游如昨日。

知君名骏定千里,不待朝庭访幽侧。

有书时寄雁南飞,顾我渔樵正争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送赵子昼奉议归睢阳用熊倅韵》。诗中描绘了对友人赵子昼归乡的深情厚谊与对其才华的赞赏。

首句“纷华眩人剧朱碧,子独好书如好色”以比喻手法,将繁华世界比作朱碧之色,强调了友人赵子昼对书籍的热爱如同对美色的追求,突出了其对知识的渴望和痴迷。

接着,“王孙被服甚寒生,射策君门先破的”两句,通过对比王孙贵族的奢华生活与赵子昼的寒酸,以及他在君门射策时的出色表现,展现了他虽身处逆境却能脱颖而出的才华。

“荣州书窟三万卷,锦囊付此庞眉客”描绘了赵子昼在荣州藏书丰富之地,拥有三万卷书籍,而这些书籍则由一位白发苍苍的客人保管,暗示了赵子昼的学识深厚及对书籍的珍视。

“南游句吴北大魏,亦复徒劳问刀笔”表明赵子昼曾游历江南与北方,尽管四处奔波,但似乎并未找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表达了对友人命运的关切。

“不唯唇齿腐经史,正自云山锁胸臆”指出赵子昼不仅熟读经典,胸中还蕴藏着对自然山水的深深感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老来息交思简事,为子忘劬废晨昔”表达了诗人年老后希望与友人赵子昼远离尘嚣,过简朴生活的心愿,同时也体现了对赵子昼的关怀与支持。

“春风满帆送归舸,回首清游如昨日”描绘了诗人送别赵子昼的情景,春风满帆象征着友人归途的顺利,而“回首清游如昨日”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知君名骏定千里,不待朝庭访幽侧。有书时寄雁南飞,顾我渔樵正争席”表达了对赵子昼未来成功的期待与祝福,同时也暗示了两人虽身处不同领域,但心心相印,友情深厚,即使分别,也如同在同一张桌子上争席,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赵子昼归乡旅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才华、志向以及友情的深刻理解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同赵奉议离吴兴江仲嘉与其兄仲举送百馀里醉中戏作此句一首

大江饮酒如浇灰,小江纵酒颠如雷。

扁舟相送不道远,百二十里云帆开。

云亭老人穷不死,故园茅屋荒苍苔。

阖庐城中一亩地,已辨瓮牖锄蒿莱。

吴兴上佐吾党士,十年纵赏西王台。

眉间黄色袨綵服,柁楼长啸春风回。

要须酩酊酬此别,不离万顷添金杯。

明朝相望即湖海,纵有美酒何为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蜗庐有隙地三两席稍种树竹已有可观戏作七篇(其一)菊

吾闻郦侯国,产菊千丈潭。

采华食其叶,垂根渍芳甘。

遂令郦川氓,难老如彭聃。

庭前有古井,秋霖发清涵。

慇勤东篱绿,覆此白玉奁。

时能嚼新蕊,汲月散馀酣。

形式: 古风

蜗庐有隙地三两席稍种树竹已有可观戏作七篇(其二)竹

种玉未渠久,疏篁长儿孙。

胜会不在多,何须辟疆园。

我观榛芜地,尘思纡且烦。

萧森对此君,清凉彻心源。

草木初无情,妄作净秽观。

乃知识种子,正是生死根。

形式: 古风

蜗庐有隙地三两席稍种树竹已有可观戏作七篇(其三)凤仙

微华若么凤,倒挂茂蔚中。

鸣鸟不可见,幽怀寄芳丛。

初移几寸苞,稍展两翅红。

能使寂寞滨,馀妍映蒿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