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二首(其二)

老守厌簿书,先生罢函丈。

风流魏晋间,谈笑羲皇上。

河洪忽已过,水色绿可酿。

君无轻此乐,此乐清且放。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久以来我厌倦了文书工作,先生也结束了讲学生涯。
在那魏晋风流的时代,轻松交谈仿佛回到了伏羲神农时期。
洪水忽然退去,河水清澈得仿佛可以用来酿酒。
你不要轻易忽视这种乐趣,这快乐清新而自由。

注释

老守:长期担任官职的人。
簿书:文书工作。
先生:对教师的尊称。
函丈:古代指讲学或教书的地方。
风流:文采风流,指时代风尚。
羲皇上:伏羲和神农,传说中的远古时代。
河洪:洪水。
过:退去。
水色绿可酿:形容河水清澈,如酒般可供饮用。
轻:忽视。
此乐:这种乐趣。
清且放:清新而自由。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创作的,与梁先、舒焕泛舟时得临酿字而作,共有两首。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生活情趣。

"老守厌簿书,先生罢函丈。" 这两句表明诗人已经厌倦了常规的读书写字,而先生则停止了书信往来,这里的“厌”与“罢”都有停顿之意,显示出一种对世俗琐事的超脱。

"风流魏晋间,谈笑羲皇上。" 这两句诗人通过历史时空的穿梭,将自己的情怀与古代贤哲相联系,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自由和文化自信。其中“风流”指的是文化风范,“魏晋间”则是中国历史上以文化繁盛著称的时代,而“谈笑羲皇上”则是形容古人高洁的品行和从容不迫的态度。

"河洪忽已过,水色绿可酿。" 这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象,河水泛滥之后渐趋平静,水色变得清澈,可以酿酒。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暗示了一种生活态度,即在动荡不安后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君无轻此乐,此乐清且放。" 最后的两句诗人劝慰读者不要轻视这种简单而纯净的快乐,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享受。这“清”字与“放”字,恰好概括了诗中流露出的超然物外之情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邦直感旧

驺骑传呼出跨坊,簿书填委入充堂。

谁教按部如何武,只许清尊对孟光。

婉娩有时来入梦,温柔何日听还乡。

酸寒病守尤堪笑,千步空馀仆射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答邦直、子由五首(其一)

簿书颠倒梦魂间,知我疏慵肯见原。

闲作闭门僧舍冷,卧闻吹枕海涛喧。

忘怀杯酒逢人共,引睡文书信手翻。

欲吐狂言喙三尺,怕君嗔我却须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次答邦直、子由五首(其二)

城南短李好交游,箕踞狂歌不自由。

尊主庇民君有道,乐天知命我无忧。

醉呼妙舞留连夜,闲作清诗断送秋。

潇洒使君殊不俗,樽前容我揽须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答邦直、子由五首(其三)

老弟东来殊寂寞,故人留饮慰酸寒。

草荒城角开新径,雨入河洪失旧滩。

车马追陪迹未扫,唱酬往复字应漫。

此诗更欲凭君改,待与江南子布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