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岳祠谢雪题岳寺平法华庵

宴坐几何年,庭芜与砌连。

焚修真谛苦,功行得无圆。

阙里诗三百,赖乡文五千。

厌烦犹不读,何况淤泥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在这里静坐了多少年,庭中的杂草已与台阶相连。
修炼真谛的路艰辛无比,修行的成果是否能圆满。
孔子在阙里留下的三百篇诗,全赖故乡流传的五千文。
如今连这些都不愿去读,更何况那淤泥中的莲花。

注释

宴坐:静坐。
几何:多少。
庭芜:庭中的杂草。
砌:台阶。
焚修:修炼。
真谛:真理或佛法。
苦:艰辛。
无圆:不能圆满。
阙里:指孔子的故乡曲阜。
诗三百:指《诗经》。
赖:依赖,依靠。
文五千:指《论语》五千言。
厌烦:厌倦。
淤泥莲:比喻身处困境的人或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宴坐家中的情景,庭院中杂草与石砌交织,显示出久未打理的迹象。作者通过“焚修真谛苦,功行得无圆”表达了对佛法修持的艰辛和对圆满境界的追求不懈。这两句隐含着诗人对精神境界的渴望和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接着,“阙里诗三百,赖乡文五千”则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成就,他或许是某个地方的文化代表,其诗歌数量之多、文章内容之丰富令人瞩目。然而,尽管如此丰富的文学财富,诗人却表现出一种厌倦,不愿再去阅读这些内容。

最后,“厌烦犹不读,何况淤泥莲”则通过对比,将那些沉重而难以消化的知识比作淤积的污泥和未开的荷花,用以强调即便是自己所擅长的文学,也感到疲倦和无味。这里的“淤泥莲”又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寂寞与不满,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和知识追求的精神空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文学创作和精神追求的反思,展现了一个在物欲与精神之间挣扎的人文士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又和南园真率会见赠

白头难入少年场,林下相招莫笑狂。

绿筱影侵棋局暗,黄梅花渍酒卮香。

任真自愧殽羞薄,假寐初便枕簟凉。

酬应诗豪困牵率,从来懒放似稽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怀答司马君实

畴昔共登仕,尔来三十秋。

常睎丝绳直,窃耻鸱夷柔。

蹄涔学钜海,蚁垤依崇丘。

行之不自疑,亲寡憎怨稠。

于今不亟去,沦胥恐同流。

努力买良田,远追沮溺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又和雪

四檐冰管未全晞,一夕阴风雪又飞。

客卧牛衣忧死别,人留玉塞望生归。

公车岁晚怜东郭,辽海云深失令威。

颇忆当年映书否,物华如旧鬓毛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又和夜雨宿村舍

积雨久未阕,岂徒行客忧。

夜闻屋中人,叹息悲田畴。

方春播殖时,种食皆外求。

鞭诃犯赤日,酷烈惭羸牛。

草秽竞禾长,从人借锄耰。

晨薅戴星起,日闇未能休。

岂无一时勤,所觊岁有秋。

今兹昏垫灾,大野成洪流。

直疑沧海溢,茧栗浮陵丘。

昔时百丈原,汎汎皆挐舟。

乔木失端杪,饥鸟下无投。

黍稷沉黄泥,圭合安可收。

嗟予乏技能,无以易糠麰。

贩鬻固所昧,敢托市井游。

欲依盗贼群,懦不闲戈矛。

已哉任天地,无益徒为愁。

一身无死所,况为妻儿谋。

之美爱物者,凄然涕沾裘。

一夫有不获,伊尹为深羞。

何当富斯民,比屋囷仓稠。

惜哉禄秩卑,此志终宜酬。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