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三月初三,在装饰华丽的厅堂,柳絮飘打在窗户纱帘,燕子轻拂着屋檐。
品尝几杯冷酒,莲子清甜,柘枝舞曲中试穿春天的新衣。
台阶靠近池塘,比照镜子更美,门户映着花丛,仿佛应放下窗帘。
在楼南指点欣赏新月,素手如玉,两个纤细的手指轻轻举起。

注释

画堂:装饰华丽的厅堂。
絮:柳絮。
燕拂檐:燕子掠过屋檐。
莲子:一种水生植物的种子,常用于煮食。
柘枝:古代的一种舞蹈。
春衫:春天穿的新衣。
阶临池面:台阶靠近池塘。
看镜:像照镜子一样欣赏。
当下帘:应该放下窗帘。
楼南:朝向南边的楼阁。
玩新月:欣赏新月。
玉钩素手:形容手指白皙如玉。
两纤纤:形容手指纤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春的午后景象,诗人在画堂中享受着春天的温馨与美好。"絮扑窗纱燕拂檐"一句生动地展现了燕子开始在屋檐下筑巢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初春气候温和的特点。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在春日里的惬意生活。莲子与冷酒相结合,既是对味觉的享受,也暗示了一种清淡脱俗的情怀。而“柘枝一曲”则是诗人对春天气息的一种感应,他用自然界的元素来试穿春衫,表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欣赏。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站在台阶旁边,面对着池水,如同看着一面镜子一般,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也是对自我心灵状态的一种反映。而“户映花丛当下帘”则是室内外之间的美好交融,户牖间映照的花影,为室内带来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最后两句,诗人在楼南细细品味着初升的新月,用手轻轻触摸着窗棂,这种动作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生活中简单快乐的一种追求。"玉钩素手两纤纤"更是在形容上增添了一份柔和与细腻,展示了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功夫。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美好的情操,以及他对自然界观察入微的能力。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三月晦日晚闻鸟声

晚来林鸟语殷勤,似惜风光说向人。

遣脱破袍劳报煖,催沽美酒敢辞贫。

声声劝醉应须醉,一岁唯残半日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三年为刺史二首(其一)

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

唯向城郡中,题诗十馀首。

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三年为刺史二首(其二)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三年除夜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

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

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

七十期渐近,万绿心已忘。

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

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

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