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朱谋㬜的《答醒中六净见寻不遇之作》,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未相遇的情景,以及对友人来访的期待与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
首句“昨闻二朗过东篱”,以“二朗”代指友人,通过友人探访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遗憾的氛围。接着,“是我巾车入郭时”,诗人回忆起自己进城的时刻,与友人的探访形成呼应,表达了对友人来访的期待之情。
“公府檄多征雀角,山斋几独闭乌皮”,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繁忙的官府文书比作“雀角”的纷扰,形象地描绘了官场的忙碌;同时,诗人独自在山斋闭门读书,用“乌皮”(书桌)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展现了诗人面对世俗压力时的内心世界。
“叶深风径秋难扫,稻熟霜田午易炊”,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深秋的树林中,落叶覆盖的小路难以清扫,成熟的稻田在霜降后变得易于烹饪,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垣户寂无童子应,一竿修竹见题诗”,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院墙门户寂静无声,似乎连孩童都未曾回应访客的敲门声,只有高高的竹竿上留有友人题写的诗句。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深切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