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老去长争一寸阴,良辰物色负幽襟。

中秋素月偏离毕,九日黄花未散金。

蓓蕾不妨供小摘,茱萸聊复伴孤斟。

重阳何必今朝是,从此篱边日访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年岁渐长只争分秒光阴,美好的时光美景却辜负了我内心的宁静。
中秋时的皎洁明月已偏西,重阳节的菊花还未完全绽放金黄。
花蕾虽小也可随意采摘,茱萸就权当陪我独自饮酒。
今日并非一定要过重阳,从今往后我会常在篱笆边寻找这样的日子。

注释

长争:长久争夺,形容珍惜时间。
良辰:美好的时光。
负幽襟:辜负了内心的宁静。
偏离毕:指月亮偏西落下。
未散金:菊花未完全盛开,比喻金黄色的花朵。
蓓蕾:花蕾,未开放的花朵。
孤斟:独自饮酒。
何必:何必一定要。
篱边:篱笆边,乡村或田园的象征。
日访寻:每日探寻,表示常来常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重阳》,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首句“老去长争一寸阴”揭示了诗人年华老去,珍惜光阴的心情。次句“良辰物色负幽襟”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时光,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怀才不遇之感。

“中秋素月偏离毕,九日黄花未散金”描绘了中秋时节月亮偏斜,而重阳节的菊花依然盛开,金黄一片,展现出季节的交替和生命的坚韧。

“蓓蕾不妨供小摘,茱萸聊复伴孤斟”写诗人即使只能采摘少量的花朵,也要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独自品酌茱萸酒,体现了他的闲适与自得其乐。

最后两句“重阳何必今朝是,从此篱边日访寻”表达了诗人决定不再拘泥于特定的重阳节,而是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日常,常常在篱笆边寻找和欣赏这些自然的馈赠。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时光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闻李泰发参政得旨自便将归以诗迓之

苦遭前政堕危机,二十馀年咏式微。

天上谪仙皆欲杀,海滨大老竟来归。

故园松菊犹存否,旧日人民果是非。

最小郎君今弱冠,别时闻道不胜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闻降湖北提盐

一为散吏寄郊坰,三见南山木叶零。

病著不能朝帝所,老来只合奉祠庭。

绣衣玉节官仍作,流水桃花路再经。

洞口故人应问我,淹留何处发星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闻寇退欲还柳州寄柳守常子正

旧隐龙城在,书传喜可知。

还来避地客,已去弄兵儿。

瘴色休看镜,行期不问龟。

中秋一杯酒,定与故人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闻寇至初去柳州

剥啄谁敲户,仓皇客抱衾。

只看人似蚁,共道贼如林。

两岸论千里,扁舟抵万金。

病夫桑下恋,万一有佳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