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诗

岩下一老翁,四五年少者。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

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

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

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在衡山深处,一位年长者与几位年轻人相遇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与互动,以及他们各自的身份和背景。

诗中首先描绘了场景:一位年长的老翁,周围围绕着四五个年轻人,他们似乎是在衡山中采集草药时迷失了方向,粮食也已断绝。这组人物在岩石下休息,偶然间相遇,开始了对话。通过“一老四五少”这一描述,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年龄层次分明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联系或差异。

接下来,“仙隐不可别”一句,表达了对这些人物身份的一种猜测或想象,暗示他们可能并非普通人,而是隐居山林、追求超凡脱俗之境的仙人或是智者。这种设定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最后,“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这些人物的评价。他认为他们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不同于世俗的教条,暗示他们拥有高尚的品德和深邃的智慧。这种评价不仅是对人物本身的赞美,也是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人格的推崇。它不仅是一幅山水人物画,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9)

谢灵运(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集》等14种

  • 籍贯: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 生卒年:385年-433年

相关古诗词

朝发悲猿,暮宿落石。

形式: 押[陌]韵

赠潘综吴逵举孝廉诗

东宝惟金,南木有乔。发辉曾崖,竦干重霄。

美哉兹土,世载英髦。育翮幽林,养音九皋。

唐后明扬,汉宗蒲轮。我皇降鉴,思乐怀人。

群臣竞荐,旧章惟新。余亦奚贡,曰义与仁。

仁义伊在,惟吴惟潘。心积纯孝,事著艰难。

投死如归,淑问若兰。吴实履仁,心力偕单。

固此苦节,易彼岁寒。霜寻虽厚,松柏丸丸。

人亦有言,无善不彰。二子徽猷,弥久弥芳。

拔丛出类,景行朝阳。谁谓道遐,弘之则光。

咨尔庶士,无然怠荒。江革奉挚,庆禄是荷。

姜诗入贡,汉朝咨嗟。勖哉行人,敬尔休嘉。

俾是下国,炤辉京华。伊余朽骀,窃服惧盗。

无能礼乐,岂暇声教。顺彼康夷,懿德是好。

聊缀所怀,以赠二孝。

形式: 四言诗

咏雪离合诗

霰先集兮雪乃零,散辉素兮被檐庭。

曲室寒兮朔风厉,州陆涸兮群籁鸣。

形式: 古风

杂诗二首(其一)

桑妾独何怀,倾筐未盈把。

自言悲苦多,排却不肯舍。

妾悲叵陈诉,填忧不销冶。

寒雁归所从,半途失凭假。

壮情抃驱驰,猛气捍朝社。

常怀云汉渐,常欲复周雅。

重名好铭勒,轻躯愿图写。

万里渡沙漠,悬师蹈朔野。

传闻兵失利,不见来归者。

奚处埋旌麾,何处丧车马。

拊心悼巷人,零泪覆面下。

徒谓久别离,不见长孤寡。

寂寂掩高门,寥寥空广厦。

待君竟不归,收颜今就槚。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