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六十二首(其二十九)

黄金为骨玉为棱,莫把他家此日寻。

多少从来悟心匠,尽将底事继威音。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以“颂古六十二首”为系列,选取了其中的第二十九首,由宋代的释清远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与隐喻,旨在传达深刻的禅理与人生哲思。

“黄金为骨玉为棱”,开篇即以“黄金”和“玉”作为比喻,黄金坚硬而贵重,玉则温润而珍贵,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中的主体形象。这里不仅描绘了一种物质上的奢华与美好,更暗含着对内在品质的重视与追求。黄金与玉的结合,象征着内外兼修、形神并重的理想人格。

“莫把他家此日寻”,这一句则表达了对当下与未来的思考。它告诫人们不要仅仅局限于眼前的事物或当下的生活,而应超越表面,去探寻更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这里的“他家”可以理解为世俗的追求与束缚,提醒读者在追求物质与名利的同时,不应忘记心灵的成长与智慧的积累。

“多少从来悟心匠,尽将底事继威音”,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悟心匠”指的是那些能够洞察内心世界、理解生命真谛的人。他们通过内心的探索与感悟,找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后一句“尽将底事继威音”则可能是在强调,真正的智慧与觉悟应当被传承下去,如同威音山的教诲一样,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使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不断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与深邃的哲理,探讨了个人修养、生活态度以及知识传承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不断探索生命的真谛,并将其智慧传递给后世。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六十二首(其三十)

池阳何处得扪摸,后代商量苦也无。

古人刚地成多事,敢问如今会也无。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颂古六十二首(其三十一)

密密堂堂早二三,本来无物更何堪。

痴人见了生欢喜,作者相逢满面惭。

形式: 偈颂 押[覃]韵

颂古六十二首(其三十二)

悟人千个道无忧,肯信遭他第二头。

寂寞山花寒食后,夕阳西去水东流。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颂古六十二首(其三十三)

长连床上狐屎尿,三圣堂前狗吠春。

跳出金牛窠窟子,月明照见夜行人。

形式: 偈颂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