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钱塘由富春桐江抵七里滩同范仲昭

鸣榔晓发钱塘江,波开绿酒浮春缸。

江风吹帆三百里,青山片片随船窗。

山头挂天根插水,两岸阴森那可已。

游郎如坐彩云来,人家尽住瑶屏里。

三江烟树嗟空阔,谁道龙中更奇绝。

陡岩岚翠寒扑肌,拂手藤花洒香雪。

荆扉女儿扬茜裙,映柳窥人半明灭。

山村酒价不用钱,笑减青粳沽竹叶。

风波相遇皆行迈,死生肯付乾坤外。

采芝昨上桐君庐,占星又宿严陵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叔承的《自钱塘由富春桐江抵七里滩同范仲昭》描绘了一幅江南水路旅行的生动画面。首句“鸣榔晓发钱塘江”以清晨的击浪声开启旅程,暗示了早起的行旅之辛。"波开绿酒浮春缸"运用比喻,将江面比作春酒缸,形象地展示了江水的碧绿与生机。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江风吹帆三百里,青山片片随船窗”,描绘了船行三百里,沿途青山相伴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开阔而悠远的感受。“山头挂天根插水,两岸阴森那可已”则写出山势险峻,江流曲折,两岸景色阴森而迷人。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人文风情,“游郎如坐彩云来,人家尽住瑶屏里”,把山水间的村庄比作仙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仿佛生活在画卷之中。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间烟火气交织,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三江烟树嗟空阔,谁道龙中更奇绝”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叹,而“陡岩岚翠寒扑肌,拂手藤花洒香雪”则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山岩的冷峻与藤花的香气,展现了丰富的感官体验。

最后两句“荆扉女儿扬茜裙,映柳窥人半明灭”描绘了山村少女的活泼与娇羞,以及“山村酒价不用钱,笑减青粳沽竹叶”的淳朴民风。诗人与友人范仲昭在旅途中的相遇,感慨“风波相遇皆行迈,死生肯付乾坤外”,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钱塘江到富春桐江再到七里滩的旅程,既有山水之美,又有人情之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149)

王叔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光允,晚更名灵岳,字子幻,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叔承以其无礼贤下士之实意,赋诗离去。又客大学士李春芳家,嗜酒。春芳有所纂述,常醉卧弗应,久之乃请其归。太仓王锡爵是其布衣之交,对三王并封之议,遗书数千言规劝之,锡爵为此叹服不已。其诗为王世贞兄弟所推崇。曾纵观西苑园内之胜,作汉宫曲数十阕,流传于禁中。著作有《潇湘编》、《吴越游集》、《宫词》、《壮游编》、《蟭螟寄杂录》、《后吴越编》、《荔子编》、《岳色编》、《芙蓉阁遗稿》等

  • 字:叔承
  • 籍贯:自号昆仑承山
  • 生卒年:1537—1601

相关古诗词

吴江舟中赋得秋怀四首(其一)

千古残碑见渚沙,阖闾山碧带枯槎。

锦城烟雨迷王国,江市笙歌半酒家。

墓冷要离宁有剑,馆空西子尚余花。

壮怀回首吴歈发,胥水天寒散暮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吴江舟中赋得秋怀四首(其二)

龙关波浪接天浮,忆昨江帆过石头。

上国云霞高庙晚,乱山松柏孝陵秋。

几朝大政从新主,百战奇功失故侯。

试向镐京探往事,乾坤何得动闲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吴江舟中赋得秋怀四首(其三)

礼乐重开气象新,可堪词客转思莼。

先王信有神明策,此日能无老大臣。

水溢河渠劳饷馈,兵荒陇亩泣烟尘。

安危早慰苍生望,万顷芦花卧钓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吴江舟中赋得秋怀四首(其四)

受降城下橐驼群,幕府屯田杳不闻。

三辅干戈消白骨,九秋烽火暗黄云。

边疆竟尔堪忧国,往昔何人议战勋。

休道朔方元保障,健儿犹哭李将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