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冬日萧条公府清,独将诸吏上高城。
而今何处异畴昔,铁墓下闻狐夜鸣。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公府的清冷景象,诗人独自带领僚属登高望远,与昔日相比,感慨万分。"而今何处异畴昔"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铁墓下闻狐夜鸣"则以深夜狐狸的哀鸣声,增添了凄凉与孤独之感。整首诗通过冬日景色和自然声响,寓含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深沉思考和怀旧之情。梅尧臣的笔触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宋人诗歌的内敛与意境之美。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三分春色一分休,始见桃花著树头。
霰雪斗来如约勒,为公留作上林游。
五公雄笔厕其间,愧似丘陵拟泰山。
岂意来嘲饭颗句,忙中唯此是偷闲。
都城有地谁栽竹,只见寒樗与老槐。
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
八月竹根移要雨,逢阴便向阮家求。
请公静听萧萧叶,斗变江南一夜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