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何南坡(其二)

少公禀气后三年,易箦翻居三日先。

学数弟兄犹间有,寿随父母独谁全。

悲哉易感精神往,造化难凭祸福迁。

应恨南山人远去,从今独卧北山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少公在生后的第三年,去世时却比预期早了三天。
即便学习优秀的兄弟们,也难免有早逝的情况,寿命随父母遗传的又有谁能保全。
悲伤啊,人的精神容易消逝,生命的无常造化难以预料祸福的变化。
他应该遗憾未能长久陪伴南山的亲人,从此只能独自长眠在北山的墓地。

注释

禀气:出生、体质。
易箦:更换竹席,指临终前。
先:提前。
犹间有:仍然存在。
独谁全:谁能保全。
悲哉:多么悲哀。
感:消逝。
凭:依靠。
南山:代指亲人。
北山阡:北方的墓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挽何南坡(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逝者哀悼和自己孤独处境感慨的诗句。

"少公禀气后三年,易箦翻居三日先。"

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时间描述,表明了对逝者的思念之深。少公可能是指已故的亲人或朋友,而“禀气”指的是过世后的灵魂,“易箦翻居三日先”则是在表达诗人在逝者离世后不久,又不得不搬家换地,感慨万千。

"学数弟兄犹间有,寿随父母独谁全。"

这里诗人提到兄弟之间的关系和对长辈生命的关切。“学数”可能是指学习计数之术,即通过占卜来预测寿命,“弟兄犹间有”表明兄弟尚在,但“寿随父母独谁全”则透露出对于自己未来命运的不确定和对父母长寿的期盼。

"悲哉易感精神往,造化难凭祸福迁。"

诗人通过这两句抒发了对生命无常和命运不可预测的悲哀。表达了即使有“精神”或内在力量,也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和宿命的安排。

"应恨南山人远去,從今独卧北山阡。"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言自语,表达了对已逝者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孤独的处境感受。“南山人”可能指的是故人或友人,而“北山阡”则是诗人目前居住的地方,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孤寂与不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的思念、对生命的无常和自己孤独处境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悼之情以及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挽何南坡(其一)

刻苦工夫真实心,一言体用已全陈。

圣贤断续三千载,伯仲渐摩八十春。

保护斯文勤且让,作成吾党敬而亲。

我来不复瞻耆德,流水苍烟迹已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挽何南坡(其三)

篱落纵横一径分,平生杖屦几登临。

某山某水机缄露,彼室彼庐精分深。

检校旧规心欲折,摩挲新志泪难禁。

素车白马人归后,鹤唳猿啼总些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挽张佛子(其二)

陟屺虽频莫慰心,见公犹幸母如存。

东山何事遽陈迹,西路如今又断魂。

柳翣忽临新冢道,林花空满旧时园。

一衿和气归何处,化作功名遗子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挽张佛子(其一)

嘉庆图传世所稀,夫何佛子遽西归。

平生施予心无为,时事艰难众有依。

德谊百年犹积累,诗书五世渐光辉。

儿童父老倾山谷,洒泪追随丹旐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