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人才》由宋代诗人毛珝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精炼的语言,探讨了国家治理、人才的重要性以及理想官员应有的品质。
首句“但得人才即治安”,开篇即点明主题,强调人才对于国家安定的重要性。人才不仅能够带来社会的和谐稳定,还能抵御外部的威胁,无需担忧外来侵略。这种观点体现了对人才价值的高度认可。
接着,“不忧外侮敢相干”进一步阐述,即使面对外部的挑战,只要拥有优秀的人才,国家便能从容应对,无需过分忧虑。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才力量的信任与依赖。
“学关世道方为士,业晓农家始是官”这两句则从理想官员的角度出发,提出成为有担当的士人和合格的官员,应当具备深厚的学识与了解民间疾苦的能力。这不仅是对官员素质的要求,也是对社会整体进步的期待。
“国力在兵堪用少,虏情如鬼欲驱难”两句则转向军事层面,指出强大的国力并不完全依赖于庞大的军队数量,而是需要精兵良将。同时,敌人的意图和行为如同狡猾的鬼魅,难以捉摸,强调了战略智慧与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最后,“岂无一代奇男子,抱膝无言静处看”表达了对真正英雄的期待与赞美。真正的英雄或许不言不语,却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勇气,静观时局,等待时机,以一己之力影响大局。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述,展现了诗人对人才、教育、军事策略以及理想领导者的深刻见解,既富有哲理又充满现实意义,是对古代治国理念的精彩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