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十五年后重返旧地时所见之景,充满了怀旧与感慨之情。
首联“野树荒烟路,重来十五年”,开篇即以“野树”、“荒烟”、“路”描绘出一片荒凉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诗人十五年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心中涌起的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
颔联“溪山如有待,人物故依然”,转而描写自然与人事的不变。溪水依旧潺潺,山色依旧苍翠,仿佛在等待着诗人的归来;而人事方面,尽管世事变迁,但故乡的人们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这份情感的延续让诗人感到温暖与慰藉。
颈联“渔火明寒浦,菱歌起暮船”,进一步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渔火在寒冷的河畔闪烁,菱歌从远处的船只中传来,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蕴含着生活的诗意与和谐。
尾联“长桥今夜月,桑梓影重圆”,将情感推向高潮。长桥之下,明月当空,诗人仿佛看到了自己与故乡的“重圆”。这里的“桑梓”既指故乡,也暗含着对家庭、亲情的深厚情感。整首诗在这一句中达到了情感的顶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过去的深深眷恋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