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拟息游方兴,萝龛近翠微。
几程劳夜梦,一锡向秋归。
月彩笼清磬,岚光润紫衣。
重寻溪上路,枫叶下岩扉。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卢岳所作,名为《送英公大师归终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拟息游方兴,萝龛近翠微。"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设置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于旅行和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拟息"指的是准备休息,而"游方兴"则是表明诗人对于远行的热情依旧。而萝龛(一种生长在湿地的植物)和翠微,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山林景色,给人以深邃和清幽之感。
"几程劳夜梦,一锡向秋归。" 这两句则转而表达了对远行所带来的疲惫,以及对于归途的渴望。"几程"指的是长途跋涉,"劳夜梦"则说明旅途中的辛苦和夜晚的不安稳定。而"一锡向秋归"则是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秋天能够回家的心情,"锡"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行囊或旅行时携带的物品。
"月彩笼清磬,岚光润紫衣。" 这两句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欣赏。"月彩"形容月光下的清澈与明亮,而"清磬"则是用来比喻山石在月光下显得异常洁净。"岚光"指的是山间的光线,"紫衣"则可能是指夜晚中诗人所穿的衣服被山光映照而呈现出一种紫色。
"重寻溪上路,枫叶下岩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追寻旧时行迹的愿望。"重寻"意味着再次探访,而"溪上路"则是指那些在溪流旁边的小径。"枫叶"可能暗示秋天的到来,"下岩扉"则是在形容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经过的景象。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之中。
不详
鸡犬无哗四境同,桑麻百里长春风。
熙熙安养知谁力,父老相逢说鲁恭。
每到年年二月时,迁乔常向最高枝。
春教绿绮调喉舌,天赐黄金作羽仪。
无限园林皆占便,几多蜂蝶竞相随。
除栖禁园宫花外,更得飞鸣近凤池。
灯火楼台万斛莲。千门喜笑,素月婵娟。
几多急管与繁弦。巷陌骈阗。毕献芳筵。
乐与民偕五马贤。绮罗丛里,一簇神仙。
传柑雅宴约明年。尽夕留连。满泛金船。
一见情怀便雅投。尊前成密约,意绸缪。
已成行计理归舟。空相忆,无计为伊留。
执别话离愁。萦牵滋味恶,在心头。
而今无奈阻欢游。些子事,此恨两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