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次答温杜公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对先人的深切怀念与哀痛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变迁的感慨。
“各抱先臣痛”,开篇即点出对先人的哀悼之情,每个人心中都承载着对逝去先人的深深悲痛。“龙髯不可攀”,以“龙髯”比喻先人的德行与威望,表达出对先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的敬仰与怀念。“杞人天果陨,桑者日无闲”,通过“杞人天果陨”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先人的去世如同天塌地陷,而活着的人则每日忙碌,无法停下哀思。“旧血传心碧,新霜点鬓斑”,这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旧血”比作先人留下的精神遗产,“心碧”象征着这份遗产的深邃与珍贵;“新霜点鬓斑”则描绘了岁月的无情,先人的离去使得后人白发苍苍,岁月痕迹深刻。“即今无隐逸,何处买青山”,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环境的忧虑,隐士们已难觅踪迹,何处能寻得一片宁静之地寄托哀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深刻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与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