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阳陈去非自符宝郎谪陈留酒官予时作丞澶渊旧僚友也有诗次韵

寒水绕近郭,栖鸦蔽高原。

映带幽人居,暝色起草根。

衡门东南开,浊河日夜奔。

所喜古堤月,初出烟江村。

不入城市久,懒访亡与存。

羡子了万事,坐以一气春。

形式: 古风

翻译

寒冷的溪流环绕着近郊,乌鸦聚集遮蔽了高原。
月光映照着隐居者的居所,暮色中草木的影子延伸到根部。
简陋的门朝向东南方敞开,浑浊的河流日夜奔腾不息。
我欣喜的是古堤上的明月,刚刚从烟雾缭绕的江村升起。
我已许久未踏入城市,懒得去探访那些旧友和故人。
我羡慕你,万事了然于心,只在春天静坐享受时光。

注释

寒水:冰冷的溪流。
郭:城郭。
栖鸦:栖息的乌鸦。
高原:高地。
映带:映照。
幽人:隐士。
暝色:暮色。
草根:草丛深处。
衡门:简陋的门。
浊河:浑浊的河流。
亡与存:旧友和故人。
坐以一气春:静坐享受春天的气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和超脱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疏离感和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寒水绕近郭,栖鸦蔽高原”两句,从环境描写开始,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这里的“寒水”可能是指冬日的河流或湖泊,它们在诗人眼中不仅是自然景观,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冷淡。而“栖鸦蔽高原”则增加了一种荒凉感,栖息的乌鸦让人联想到生命的凋零和孤独。

“映带幽人居,暝色起草根”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这里的“映带幽人居”暗示着诗人的住所可能是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而“暝色起草根”则是时间感和生长的象征,暮色中的草根生长,虽然不为人注意,却有其内在的生命力。

“衡门东南开,浊河日夜奔”两句,通过对河流动态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这里的“衡门东南开”可能指的是某种地理特征,而“浊河日夜奔”则显示出一种不停歇的生命力。

“所喜古堤月,初出烟江村”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古堤上升起的明月的喜悦,以及这种景象在乡村中首次展现时的美好。这里的“古堤月”和“烟江村”都是静谧而温馨的意象。

“不入城市久,懒访亡与存”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俗世的淡泊态度。不愿长时间涉足尘嚣的都市,不再追寻那些已经逝去或尚存的人和事,是一种超脱的心境。

最后,“羡子了万事,坐以一气春”两句,通过对“羡子”的赞美(可能是一位达到生命极致或者达观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间万物都能达观的愿望。这种心态在“坐以一气春”中得到了体现,即通过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界的融合,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充实和解脱。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寒冷水域、荒凉原野、高耸堤岸等景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生长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和美好的赞美。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题王岩起乐斋

宦游适乐土,宴坐名乐斋。

问君何独乐,胸中高崔嵬。

轩裳傥来物,世途吁可哀。

纷然鸡鹜争,陷阱成祸胎。

不如寻蠹鱼,简编阅兴衰。

万事付杯酒,百年俱劫灰。

支颐忽长啸,妙想从天回。

人生行乐耳,勿为华发催。

形式: 古风

赠庆绍上人

上人久住湖外游,辛亥春陷孔彦舟。

长沙城中就驱掠,七十七日遭拘留。

眼看杀人等蝼蚁,剑血洗尽湘川流。

张帆方离道林岸,鼓枻已过巴陵楼。

兵缠妖气草木暗,火炽凶焰云烟愁。

衣冠子女半同载,俛首悲泣犹惊羞。

蒙冲颇谙大风浪,舴艋或挂长戈矛。

两舷矢集闹如雨,势欲攲侧争先投。

相牵浮湛状菱荇,乍坠出没真凫鸥。

众生流浪几生死,爱河苦海何时休。

曹成马友互屠灭,偶尔不杀老比丘。

枯颅茁发虮虱满,得脱性命非人谋。

孰知贼党亦方便,日供斋钵仍茶瓯。

南归数年闭户卧,故山精舍松飕飕。

灰心一切本梦幻,返照逆照无人牛。

细听此语重叹息,群盗扫迹夫何忧。

吾闽目前岂不乐,禾稻未穫先麦秋。

师来访我问居士,我若访师寻净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同赵仁寰登郡城(其二)

一睡春城暖气融,飘然双袖舞东风。

百年胜地还何处,好景逢君意未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又望张肖山读书处

新安城外结盟日,促膝论心入杳茫。

今日春风君不共,柴门古树断人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