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村

峡女王嫱继屈须,入宫曾不愧秦姝。

一朝远逐呼韩去,遥忆江头捕鲤鱼。

江上大鱼安敢钓,转柁横江筋力小。

深边积雪厚埋牛,两处辛勤何处好。

去家离俗慕荣华,富贵终身独可嗟。

不及故乡山上女,夜从东舍嫁西家。

形式: 古风

翻译

王昭君如同峡谷中的女王,她的美貌不亚于屈原所赞的美女,进入皇宫也不愧为秦国的佳人。
有一天被远嫁到匈奴,只能回忆起在江边捕捞鲤鱼的日子。
江上的大鱼怎敢轻易垂钓?转舵过江已耗尽力气。
江边积雪深厚,连牛都深陷其中,两人的辛劳无处诉说。
她离开家乡追求荣华富贵,但一生孤独,令人感叹。
这比不上故乡山间的女子,她们夜晚从东家出嫁到西家,平凡而幸福。

注释

王嫱:王昭君,汉代美女,被选入宫。
屈须:形容美女出众,如屈原诗中所描绘。
秦姝:指秦地的美女。
呼韩:匈奴的部落名。
捕鲤鱼:昭君的故乡习俗。
转柁:转动船舵。
筋力小:力量不足。
积雪:形容环境恶劣。
辛勤:勤劳辛苦。
荣华:荣华富贵。
独可嗟:只有叹息。
故乡山上女:指乡村的普通女子。
东舍:东方的邻舍。
西家:西方的邻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昭君村》,主要通过描绘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对王昭君命运的感慨。首句“峡女王嫱继屈须”点明了昭君的身份,她是楚国美女,因美貌被选入宫,与屈原的才情相提并论。次句“入宫曾不愧秦姝”赞扬了她的才德,暗示她入宫后并未失色于秦国的佳人。

接下来的诗句“一朝远逐呼韩去,遥忆江头捕鲤鱼”描绘了昭君被匈奴单于呼韩邪所娶,远离故土的情景,以及她对家乡生活的怀念,捕鱼的细节显得尤为亲切。诗人以“江上大鱼安敢钓,转柁横江筋力小”形容昭君出塞后的艰辛,暗示了她长途跋涉的不易。

“深边积雪厚埋牛,两处辛勤何处好”进一步强调了昭君在异域的劳苦,与故乡的宁静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她的同情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去家离俗慕荣华,富贵终身独可嗟”直接表达了对昭君追求荣华富贵却孤独一生的哀叹。而“不及故乡山上女,夜从东舍嫁西家”则以故乡女子的平凡幸福生活反衬昭君的不幸,流露出对自由婚姻和平凡生活的深深向往。

整体来看,苏辙的《昭君村》通过对昭君出塞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平凡生活的赞美。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柳湖感物

柳湖万柳作云屯,种时乱插不须根。

根如卧蛇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

开花三月乱飞雪,过墙度水无复还。

穷高极远风力尽,弃坠泥土颜色昏。

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

随波上下去无定,物性不改天使然。

南山老松长百尺,根入石底蛟龙蟠。

秋深叶上露如雨,倾流入土明珠圆。

乘春发生叶短短,根大如指长而坚。

神农尝药最上品,气力直压钟乳温。

物生禀受久已异,世俗何始分愚贤。

形式: 古风

泉城田舍

泉城欲治麦禾囷,五亩邻家肯见分。

莫问三吴朱处士,似胜吾乡扬子云。

阴晴卒岁关忧喜,丰约终身看逸勤。

家世本来耕且养,诸孙不用耻锄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其一)

忆赴钱塘九月秋,同来颍尾一扁舟。

退居尚有三师在,好事须为十日留。

倾泻向人怀抱尽,忠诚为国始终忧。

重来东阁皆尘土,泪滴春风自不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癸未生日

我生本无生,安有六十五。

生来逐世法,妄谓得此数。

随流登中朝,失脚堕南土。

人言我当喜,亦言我当惧。

我心终颓然,喜惧不入故。

归来二顷田,且复种禾黍。

或疑颍川好,又使汝南去。

汝南亦何为,均是食粟处。

儿言生日至,可就瞿昙语。

平生不为恶,今日安所诉。

老聃西入胡,孔子东归鲁。

我命不在天,世人汝何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