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墓

蜡屐寻春春未阑,共传埋玉此湖干。

桃花隔院东风暖,柳色迎门夕照残。

刘白诗篇传世易,秀杭争辨折衷难。

行人欲问南朝事,江总徐陵一例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踏春访古的情景,通过对苏小墓周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首联“蜡屐寻春春未阑,共传埋玉此湖干。”以“蜡屐”这一传统行装开篇,暗示了诗人踏春访古的活动,同时“春未阑”表达了春天尚未完全消逝的美好时光,与“埋玉”相呼应,暗指苏小墓的存在,营造了一种历史与自然交织的氛围。

颔联“桃花隔院东风暖,柳色迎门夕照残。”通过“桃花”、“东风”、“柳色”、“夕照”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日里温暖的景象,桃花在院中绽放,春风轻拂,柳树在门前摇曳,夕阳余晖洒落,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颈联“刘白诗篇传世易,秀杭争辨折衷难。”将苏小墓与古代文人刘禹锡、白居易的诗篇相提并论,赞美了苏小墓作为文化遗迹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对如何评价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的复杂性与挑战。

尾联“行人欲问南朝事,江总徐陵一例看。”以“行人”询问南朝往事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与探索,同时也暗示了通过阅读古代文人的作品,可以窥见历史的片段,如同江总、徐陵等人的作品一样,成为了解南朝历史的窗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传达了对过去与现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感悟。

收录诗词(256)

缪荃孙(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屋洞

南出石屋岭,言寻石屋洞。

我佛千万相,神采俱飞动。

题记半剥蚀,苍苔补其空。

竹径水潺潺,石楼云滃滃。

苏陈字磊落,伟望德言总。

霍韬尔何人,下视等蠛蠓。

形式: 古风 押[董]韵

烟霞洞

匼匝四山合,如絮云气蒸。

东风何浩荡,雨势尤奔腾。

春泥多滑澾,磴道尤淩兢。

拾足真蚁附,联臂同猱升。

佛手与象鼻,形似世所称。

造象始吴越,千官塔几层。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理安寺

西越杨梅岭,㶁㶁闻水声。

九溪十八涧,绕径横庚庚。

路转小桥接,岸危孤石撑。

奔雷与飞霰,耳目皆震惊。

寺门杳且幽,地迥凉意生。

试尝法雨泉,顿觉尘壒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云栖寺

西过三聚亭,千竿万竿竹。

凤尾长森森,猫头短簇簇。

际天只一青,匝地有馀绿。

古木挺劲枝,寿藤散清馥。

径转得寺门,佛塔在其麓。

金经香光书,宸翰洒馀幅。

长结翰墨缘,不资情净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