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一日得林评事荔堂朋鹤草堂集正气录二书狂喜从湖上戴月归得诗一首

晞发先生恸哭馀,白云源下殉其书。

应怜许剑荒亭路,谁人为我发此储。

所南先生闭枯函,尘蒙眢井亦已厌。

四百年来坟土出,又复令我疑信参。

诸公之作竟沈埋,长虹不克振死灰。

空令壮士中夜舞,独自苍茫赋大哀。

荔堂老子古人徒,曾向邓林追阳乌。

晚年日莫尚伏枥,裂竹如意碎唾壶。

我尝求之二十年,魂祈梦祝有无间。

故人出之持示我,寒芒五纬生苍烟。

喜而不寐急挑灯,明月耿耿窥疏棂。

骑龙被发倘临我,一曲楚些酹青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在得到林评事赠送的《正气录》两本书后,表达的激动心情和对书中内容的感慨。全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人赠书的感激之情。

诗的开头“晞发先生恸哭馀”,借用了古代先贤的故事,表达了对逝去的先贤的怀念与哀悼。接着“白云源下殉其书”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先贤们为了书籍而献身的情景,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牺牲精神。

“应怜许剑荒亭路,谁人为我发此储”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先贤们遗志未能得到传承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将承担起传播这些知识的责任。

“所南先生闭枯函,尘蒙眢井亦已厌”描述了古代先贤们保存知识的努力,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坚持不渝。接下来的“四百年来坟土出,又复令我疑信参”则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先贤们的遗志在四百年后得以重见天日,但其中的真伪需要仔细辨析。

“诸公之作竟沈埋,长虹不克振死灰”表达了对过去许多优秀作品未能得到充分传扬的惋惜,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将努力让这些作品重新焕发光彩的决心。

“空令壮士中夜舞,独自苍茫赋大哀”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他在夜晚独自吟诵,表达对先贤的哀思和对历史的感慨。

最后,“荔堂老子古人徒,曾向邓林追阳乌。晚年日莫尚伏枥,裂竹如意碎唾壶”几句,通过引用古人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先贤的崇敬,以及自己虽年老但仍怀有壮志,渴望有所作为的决心。

“我尝求之二十年,魂祈梦祝有无间。故人出之持示我,寒芒五纬生苍烟”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在得到珍贵书籍后的激动心情。

“喜而不寐急挑灯,明月耿耿窥疏棂”则是诗人深夜挑灯阅读,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连月亮都似乎在窥视他的阅读。

“骑龙被发倘临我,一曲楚些酹青冥”则是诗人想象自己能与古代先贤交流,通过吟唱楚辞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并将这份敬仰寄托于天空之中。

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知识的热爱。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哭姚江邵徵士昂霄

三黄沦丧后,姚水久萧寥。

绝学不终替,夫君胡早凋。

古松馀历算,白眼骂文妖。

十载别离恨,芳魂何处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秋日之浮石周氏访立之韫公殷靖诸先生遗文多散佚者其残断萹帙后人又閟之不肯画出即赋乂律四首晓之(其一)

志士雄文重两朝,眷怀旧德我心劳。

莺湖遗献光前史,彭泽哀音祖屈骚。

奕叶未消埋井铁,熙时不讳背阳桃。

故家尚有贤孙子,莫使青箱缄固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秋日之浮石周氏访立之韫公殷靖诸先生遗文多散佚者其残断萹帙后人又閟之不肯画出即赋乂律四首晓之(其二)

三和尚暨两监军,故国遗民最佚群。

并有清吟成变徵,祗愁閟箧泯前闻。

百年星火归乔木,一卷霜声彻暮云。

笑我痴心长缱绻,挑灯絮索不嫌频。

形式: 七言律诗

秋日之浮石周氏访立之韫公殷靖诸先生遗文多散佚者其残断萹帙后人又閟之不肯画出即赋乂律四首晓之(其三)

华贯追思先秩宗,两家倡和最舂容。

朅来并罹桑田痛,此日重寻锦里踪。

埋碧定怜十世厄,杀青谁发旧时封。

南湖诗老遭牵帅,慷慨同听午夜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